朱昌昌
摘要:高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開始重視數學文化的作用,并嘗試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學會體驗,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完善學生的數學人格,使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本文介紹了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指出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文化;滲透意義;滲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146-01
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和抽象性的學科,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覺枯燥乏味,甚至有些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反感。數學本身是一種文化,高中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文化是貫穿高中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積極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體味數學文化內涵,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促進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1.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許多人對數學的認知仍然停留在原始狀態,認為數學就是定義、公式和數字的結合。數學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數學文化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模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能夠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消除對數學的偏見,真正理解數學的內涵。教師可以把數學家的生平軼事、數學推理背后的故事以及數學公式的探索發現過程滲透給學生。如在進行集合與函數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函數概念的發展歷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數學在學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形象。數學是一門充滿挑戰的學科,注重學生思維的開發和智力的拓展。教師要把數學的探究精神滲透給學生,利用數學獨有的思維方法和邏輯結構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品格,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基礎。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數學素質體現在他們的思維能力上。教師在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滲透數學文化,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邏輯思維等數學思維能力,進而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2.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
2.1?在數學理論知識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理論知識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數學知識中包含了一些數學概念、公式和數學定義等。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采取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這些理論知識,學生在運用這些理論知識時可能會因為理解錯誤而出現錯誤。由于數學理論知識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會感覺困難。如在學習算法案例時,涉及了中國古代的更相減損術,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魏晉時期劉徽所提出的割圓術以及南宋秦九昭的“大衍求一術”和“正負開方術”等。再如在講解對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對數的發明,讓學生了解對數與指數的認識發展歷程。然后再給他們介紹對數的表達形式。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時滲透數學文化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使他們想學樂學。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2.2?在數學題目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問題和謎題沒有得到確切的解答。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學生具有較強好奇心的特點,給學生展示一些數學習題,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在進行數學推理方面的講解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滲透畢格拉斯派的理念,讓學生在做題時利用數學結合的思想,研究黃金分割率等知識。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3?在數學解題中滲透數學文化。數學文化中包含著許多歷史典故、名人軼事以及許多數學題。這些數學題可能代表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時代。如在進行等差數列的教學時,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等差數列的歷史。等差數列最早出現于易經中,南北朝時張邱建對等差數列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宮賜金以等次差將之,上三人先入,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間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給,問各得金幾何,及未到三人復應得金幾何”。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先求出公差,然后再把后入四人每人所得的金數看作等差數列,求最下等人所得的金數。再把十人所得的金數看成等差數列,再求出每個人所得金數。在教學時通過講解歷史人物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解題興趣,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的知識。
結語
數學文化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數學文化的滲透,根據教學內容合理滲透數學文化,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他們數學素質的提高,使學生能夠綜合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邵敏.關于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8,(11):119-120.
[2]?李志余.淺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中外交流,2018,(3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