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世博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教學課堂“知識傳授局限于課堂內,教師單向機械化講授”的固化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更自由的時間、空間里通過觀看教學視頻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文章對小學語文翻轉課堂的模式與應用效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翻轉課堂;優越性;應用策略
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教育領域無疑是個全新的嘗試,尤其付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更是不為多見的。然而隨著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科技不斷被引入到教育領域中,翻轉課堂—— 一種新生的教學模式必然會為學生掌握文化知識,提升語文素養搭建一個寬廣、互動、高效的學習平臺。
一、翻轉課堂的概念
翻轉課堂,主要指徹底突破傳統教學課堂教師費力講、學生懶得聽的被動學習局面,對于傳統固定的教學時間實施了二次調整和重新安排,學生在業余時間通過教學視頻學習掌握理應在課堂上才能學得到的理論知識,課堂上的教學時間則用于學生與教師的一對一答疑,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難題,展開有效合理的學習能力訓練。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一)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訪談發現,學生普遍反映翻轉課堂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零距離地溝通交流,最大的體會就是研討問題、互提建議的輕松愉悅感,學生在課前預習、視頻學習、反復探究的過程中真正掌握了更多的理論知識。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語文教學借助于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協作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切實提高了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單向講授為主,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本得不到有效發揮,而且小組合作學習摻雜了更多的表演成分,彼此間無法形成心靈上的交流互動。而翻轉課堂模式將本應在課上講授的內容置換到課下完成,學生通過觀看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自主建構知識的框架。課堂中小組合作溝通,互相研討課題,共同解決問題的環節,生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出耀眼火花,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積極性。
(三)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翻轉課堂中,教師儼然變了一個身份,成為一個“授業解惑”者,與學生共同探討、研究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學習教學視頻,將自己的想法告知教師,并隨時記錄下難點、重點和疑點,與教師達成一對一的答疑解惑。學生這樣說:“聽過的,很容易就忘了;看見的,很容易記得了;做過的,才能理解了。”在這種師生互動的氛圍中,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三、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顛覆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家長之間實現深入交流
教師全心致力于翻轉課堂建構和微課的開發中,這個過程其實是教師角色轉化的過程,從知識傳授者化身為知識開發者、思維創造者。教師集體進行備課,相互借鑒,共同研究,錄制出完美的教學視頻,在設計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和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同時,加深了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顛覆了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不再為煩冗的備課勞作所拖累,有更寬裕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知識輔導,并且適時、及時與家長保持無障礙溝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繼而為后續教學內容做好精心設計,為第二課堂順利開展做好鋪墊,最終推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譬如,在講授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王安石的詩作《泊船瓜洲》時,這首詩以“綠”為貫穿點,是重點和難點內容,要使學生真正理解“綠”的含義,充分領悟詩人拿捏字句的精準,教師需借助于網絡學習平臺對于王安石創作此詩時的背景資料進行廣泛搜集,并查找與此詩密切相關的一些視頻資料,配上適宜的背景音樂,將需要講解的內容錄制成完整系統的微課,使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二)使學生化身為課堂的主角,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將翻轉課堂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全力建構一個知識系統全面的深度課堂,使學生化身為課堂的主角。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依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一對一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在建構微課堂的過程中,應采用創新的思維方式,科學、合理地籌劃設計整個教學內容,將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細致地劃分為彼此關聯的若干個學習小板塊,將每個小板塊分別命一個個性突出的小主題,讓學生自主自由選擇學習。這樣,學生更明白自己選擇的知識板塊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程度和地位,從而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更能集中精力進行深入的學習。而且,學生通過視頻資料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控制力能得到提高,真正體會到自主、自由學習的個性體驗。
譬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在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搜集與本文相關的各類情境素材和視頻資料,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設計在第二課堂中進行相應練習,然后將這些零碎的教學資料組織成動畫課件,并在顏色搭配、主題內容、音樂風格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為翻轉課堂注入一抹新鮮的元素。
(三)教會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由“學會”變為“會學”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斯曾說:“未來社會的文盲不是不認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信息時代,學生如果只是單純地學習和掌握知識,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關鍵是學會如何學習。傳統教學只是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翻轉課堂模式重在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由“學會”變為“會學”。
譬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要求學生認識和掌握“尖、塵、鮮、明”四個生字。教師利用教學視頻播放會意字的含義和演變,使學生領悟到“兩個、兩個以上獨立字體依據本身字意合體為另外一個字就是會意字”。文中以“小大尖、小土塵、魚羊鮮、日月明”的歌謠形式展示,學生以后碰到會意字的時候,便能生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自主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生字。比如,在學習“作家筆下的小動物”這篇課文時,可將豐子愷的《白鵝》與葉·諾索夫的《白公鵝》進行對比,通過微課程對比閱讀的方法,用言語表達和情感表達的方式找出兩篇文章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掌握比較閱讀的重要方法,這樣能大大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語
翻轉課堂作為信息化時代的產物,是教育領域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不二選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依據語文學科特點和學生心智發育特征,精心設計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設計,并進行大膽的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邱彩萍.翻轉課堂,我們準備好了嗎?[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2):16-18.
[2]趙志臣.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淺探[J].華夏教師,2016(03):69.
[3]石月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法”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4(03):123-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