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強
摘 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教育是基礎也是重中之重,它對學生將來的教育水平起到決定性作用。有了合理、有效的學校管理,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學校也能得到健康良性的發展,使小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中,全面發展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教育;學校管理;優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5-01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114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與教育新形勢的發展,學校管理已經徹底擺脫以往那種經驗管理的方法,逐步形成了融科學、人文、規范于一體的全新的管理方式。在新的教學管理階段,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對學校的發展大計進行合理的規劃,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為創新教育提供強勁的動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管理理論,優化學校管理,使學校的教育水平與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激勵為主
在小學學校管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因為有了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學校才能有效運轉,并逐步提升,走上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使教與學有序進行,協調發展。這樣的管理能夠有效避免盲目管理,使管理人員客觀地看待學校的發展,避免制定校園規則制度的隨意性。
在新的時期,要想有效改善小學學校管理的現狀,首先要做的是多研究學校現有的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更規范、更科學。從教師的管理方面來說,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各項規章制度完善起來。在各項制度中,激勵制度是見效最快的一種,因為它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制定激勵機制時,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完善教師業績的考核方法,使教師工作得到量化、細化以及標準化;二是考核的內容要全面,方法要科學,過程要公開。
在制定學校的常規管理制度時,必須充分考慮本校的實際情況,不僅要實現人性化管理,還要做到客觀公正,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過程中的阻力。此外,學校的常規管理制度也要經常進行更新,切實落實和執行常規,并經常性地進行指導與反思。只要狠抓實際,切實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經過不懈的努力,學校的教學質量就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二、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決定了學校的教學質量與綜合素質。在小學學校管理中,要將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教師逐步達到專兼結合、功能互補的要求,幫助教師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一)以制度培養教師責任感
要想有效提高教師的素質,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就要從制度方面入手,培養教師的責任感。首先要在建立教育引導機制的基礎上增強教師的憂患意識與危機感,并積極引導教師對于教育事業的感情,使教師時刻牢記學校的制度。其次,以科學的教育觀武裝教師的頭腦,使他們具備正確的學生觀與服務意識,成為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
(二)為教師打造終身學習的氛圍
俗話說:“老師必須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因此,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努力為教師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學校要重用一些素質較高、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為其他教師提供教學工作中追趕的榜樣。
(三)引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
要想使學校管理收到更好的效果,要對教師的管理意識進行培養。這是實施學校管理的根本,因為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還是學校的管理者。因此,教師身上承擔著兩副重擔,一是自身的教學工作,二是教學的管理工作。因此,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學校的長期發展具有戰略性的作用。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校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對當前的教學進行分析與深化改革。
首先,學校管理人員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逐漸增多,課堂教學也要擺脫以往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多增加一些教學活動,建立以交流、互動為基礎的課堂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自覺性。
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新課改倡導啟發式與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要時刻遵循新課改的要求,摒棄以往那種陳舊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最后,學校的教學評價體系要與時俱進,采取量化數據的方法,綜合考慮教師的思想道德、業務能力、家庭條件以及學生素質等因素,對其進行綜合性評價。
學校管理與情感是分不開的,作為教師,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關注學生的發展;作為學校管理工作者,則要多關注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后勤服務工作。
四、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很多人認為學校只要做好知識的傳授工作就行了,校園文化不是太重要。其實不然,校園文化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重要的影響,還會影響到教師的工作態度。對于學生來說,有了良好、健康的校園文化,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才會變得充滿趣味,學習的過程才會更具積極性。對于教師來說,校園文化會對其思想、心理、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在良好的氛圍中,學校中的每個人才會有積極向上的態度,以健康向上的心態不斷發展。因此,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還要注重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健康的校園風氣,營造和諧、美好、團結的校園氛圍。
總之,為了做好學校管理工作,教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立、健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實現規范化管理。這樣,才能將教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在一個優良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從而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 梁志森.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學校——小學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J].學園,2013(15).
[2] 董學會.淺談農村小學學校管理與義務教育教學質量[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2).
[3] 王世軍.淺談加強中小學學校管理的幾點做法[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