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懷彬
摘 要: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老師采用機械授課法將會使課堂枯燥無味,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較為困難。小學階段學生自律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只有讓他們發自內心對數學感興趣,才能全神貫注跟隨老師一起學習數學。如何幫助小學生端正學習數學的態度,讓部分學生不再抗拒上數學課,這是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只有讓興趣作為動力,小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中不斷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創設情境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目前,趣味數學教學的方法和模式多種多樣,有許多已經在具體實踐中都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對扎實小學生的數學基礎有積極影響。本文針對趣味教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
一、展示數學之美,激起學習興趣
著名哲學家羅素曾表示,如果正確看待數學,就會發現它不僅擁有真理,并且擁有無與倫比的美。數學確實是一門優美的學科。數學教學中最能體現出美的地方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們把數學的對稱之美、精簡之美、包容性強等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描述、先進靈活的現代教學用具、清晰明了的板書、與時俱進的多媒體技術等,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數學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二、多表揚、鼓勵,讓學生收獲成就感
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強調“老師說、學生聽”,課堂由老師來主導,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但是學生才應該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老師只是媒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才是數學學習的進步的關鍵。傳統的問答模式已經不能激起新時代小學生的興趣。所以,當部分學生明顯落后于班級整體水平時,不要批評他們,太過激烈的方式會使學生產生自卑厭學的消極情緒,這時候教師應平穩心態,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抓住機會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降低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重拾學習數學的自信。
三、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
1.利用生活經驗進行教學
知識都源自于生活,數學也不例外,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許多生活中的實例都被吸收到了小學數學的課本和練習題中。在教授這些內容時,應靈活運用類似的案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知識并不抽象,它就在我們身邊。讓他們切實體會到數學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從而為了增添生活的樂趣、掌握技能而主動解決數學難關。
2.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律
數學這門自然科學邏輯性極強,有很多奇妙的規律和現象,小學數學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引導并幫助學生分析、掌握數學規律,并在學習中、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時需要老師用問題引發學生的頭腦風暴。例如,在教授“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課時,老師先設計問題:“同學們思考一下,能被2、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當學生輕松回答這種簡單的問題后,教師再增加難度提問:“能被3整除的數是否也呈現相似的規律呢?”這時有的學生可能受之前思路的干擾,不假思索就回答:“個位是3、6、9的數能被3整除。”但同學們真正計算卻發現,如13、23、29、56等都不能被3整除,因此這不能作為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規律,這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個3的倍數,如135,然后打亂數字順序,如531、153、315、351。讓學生計算變化后的數還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經過檢查驚奇地發現它們仍然是3的倍數,這說明每個數字所在的數位并不能決定這個數是否能被3整除。“那么這究竟是怎樣的規律呢?”在教師提問之前,學生自己便會陷入沉思,好奇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意識。這些趣味性的方法只是在課堂剛開始時讓學生享受探索知識的樂趣,教師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揭開謎底,講授新課程,就能達到最佳效果。
四、多樣性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改的教學理論指出適時轉變教學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更為直接的效果。由學生獨立思考并編寫例題,規劃答題步驟。同時,可以通過分組合作讓學生在集體中互相學習經驗,取長補短。合理編排座位,讓數學成績優秀的同學幫助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在和諧的氛圍中,只要學生持之以恒,班級整體的數學水平必將大幅提升。同時,班級內部自查自省,建立由班干部領導的評價和監督機制。這些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積極性,主動解決問題,取得進步。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努力創造條件和氛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避免單純“填鴨式”講課。教師準備的問題要符合學生年齡和學習情況等實際,問題應有趣、有價值,與學科、專題有關,運用深入淺出、簡單易懂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原理,不斷拓展學生的思路,環環相扣,循序漸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挖掘自己學習數學的潛力。這樣做才能真正符合趣味數學教學模式的宗旨。
參考文獻:
[1]侯須紅.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點[J].學周刊,2011(5):125-128.
[2]周曹兵.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新課程學習,2010(12):52-5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