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廣波 林冬冬 王小語
摘 要: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的要求已不僅僅是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更多地需要具有創新意識且具有相應專業基礎的復合型人才,而在目前高校教育體系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沒有實現深層次的融合。本文以商科學院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為例,提出通過自上而下教育理念的轉變、多層次課程體系建設、師資力量建設與社會化合作模式下平臺建設的方式促進高校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實現二者的雙贏,從而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商科學院;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路徑
在當前時代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傳統意義上的高校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只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綜合性人才越來越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我國的高校中,由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步較晚,與高校傳統的專業教育無法實現深層次的融合,使得人才培養與時代發展相脫節。而商科學院作為近些年大學生選擇的熱門學院,其包含的專業、課程和師資,如經濟、管理、會計、金融、貿易、營銷等方面,這些專業離創業場景最近,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先天的優勢。因此,以商科學院為例進行高校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融合路徑的探討,具有相應的現實意義以及得天獨厚的優勢,從而成為很多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點,同時為其他學院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提供了經驗。
本文通過探索高校商科學院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路徑,以期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雙贏,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必要性
二者融合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當前時代的發展趨勢下,高校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已然是時代的潮流,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 號)明確指出:“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因此,加快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勢在必行。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在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體系建設方面存在眾多的問題,但我國高校專業教育的開展歷史悠久,尤其是商科學院這類高校傳統的學院在人才的培養方式、教學理念以及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都擁有可借鑒的經驗,所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可以彌補創新創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短板,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快速發展。
二者融合有助于專業教育的學科建設
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可以為專業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商科學院的專業教育在課程建設以及課程授課方式等方面都較為固定,大都采用教師單方面傳授結合案例分析的上課方式,相對而言較為死板,而創新創業教育本身的形式多樣、方式靈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專業教育創新性不足的缺陷,使得高校的專業教育方式更加靈活以及多樣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專業知識,促進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加快專業教育學科建設的進程。
二者融合是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徑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已經不再是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即可,還需要綜合能力以及多方面素質的提高,而商科學院的專業教育側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像是如何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市場分析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只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很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需要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二者缺一不可。因為創新創業教育只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獨立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只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沒有專業知識的依托,也無法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只有將高校的專業教育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培養出既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又具有扎實專業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存在問題
二者教育理念存在差異導致融合存在困難
一直以來,我國的商科學院的專業教育都是以精英教育為主,以培養專業人才為自己的教學目標,這一理念不僅體現在高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方式上,還影響著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他們側重于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講授,如金融專業的教師側重相應專業金融知識的傳授,教會學生什么是金融市場、股票市場的交易原則等,而忽略了使學生掌握根據其中所體現的商機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能力,缺乏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教育工作者很難在自己的專業教育過程中主動加入創新創業知識,即使新課改在高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相應的商科類學科上,但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仍舊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傳授專業知識,不重視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從而導致專業教育以及創新創業的融合在實施的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使得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無法實現深層次的融合。
課程建設缺乏科學性
課程安排不合理
在大部分高校的商科學院中,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是通過另外增加單獨的創新創業課程來開展的,與專業教育的課程相分離,這使得本身要應對自身專業學習的學生還要抽取另外的時間來進行創新創業知識的學習。本身商科類學院的學習與其他學科相比壓力較大,大部分學生會更看重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在時間沖突的情況下很容易對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產生應付的心理,從而使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無法真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課程設計缺乏針對性
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課采用的是泛式教育,泛式教育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但是對于那些真正想進行創新創業的同學而言,只學這些通識性的課程無法滿足其更深層次的需要,而對于大部分商科學院的同學而言,更多側重的還是專業課程的學習。因此,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在融合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且目前高校針對深層次創新創業學習這一方面缺乏相應的課程設計,使得課程設計的針對性不足,這也給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增加了困難。
師資力量厚此薄彼
由于高校本身重視自己的專業學科建設,因此在專業教育方面的師資力量雄厚,尤其是商科學院,其通常會有專門的資金用于專業教師的深造,提升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但是,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而言,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是由輔導員或者其他行政方面的教師來擔任的,由于本身缺乏創新創業的實踐,以及缺乏系統的學習,使得創新創業教師的質量相較于專業課教師的質量而言有所不足。同時,高校也很少組織專門的關于校內創新創業課程知識的研討以及座談交流會,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得不到有效提升。而且,由于創新創業和專業課的教師屬于不同的體系,二者缺乏交流,使得二者之間的融合也無從談起。
融合路徑
從上而下促進教育理念的轉變
教育理念指導著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走向,只有從上自下地改變對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的認識,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改變目前二者分離的現狀。教育工作者要改變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理念的誤區,要真正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而這些能力的提升都離不開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只有將二者進行有機的、深層次的融合,才能真正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在商科學院中,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例如就會計專業而言,專業的任課教師不應該僅僅只講授基本的做賬規范,而要在課堂中穿插相應的企業案例,使學生真正理解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會計所扮演的角色,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相應的財務報表,提高學生實踐的能力。而在進行創業教育中,也不能僅僅是講授與創業相關的知識,而要在教育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開展相應的小組活動,使得學生主動地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的相關知識融合在一起,通過創業計劃書、小組展示、路演等方式將成果表現出來,在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
建設多層次的課程體系
整合課程,提升課程安排的合理性
為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良好融合,可以在專業教育中充分發掘創新創業的資源,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即通過課程整合的方式,將部分創新創業課程融合到某些專業課程中,這樣既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能使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創新創業的樂趣。如在商科學院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學習中,便可以通過開展創業小組的小組實踐,針對某個具體的案例進行實際的營銷,讓學生通過實際的營銷案例來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學習,又通過學習來推動實踐的改進,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建設梯度式多層次教學體系,因材施教
梯度式的多層次教學體系是指根據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知識的不同需求,開展不同深度、不同層次的創新創業教育。針對只致力于專業課程學習的學生而言,通過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的融合,學習到的知識可能已經滿足他們的需要了,而對于另外少部分的學生而言,其可以通過更深入地了解相關知識,以便去參加類似于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尤其是對于商科學院的學生而言,本身專業知識機械化重復性的內容偏多,部分學生可能會想通過參加創新創業類的比賽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學院可以只針對這一部分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此外,對于想進行創業的學生而言,學院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同時,商科學院的專業教師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想進行創業的學生提供理論上的支持,通過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建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更好地融合。
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養方式提高師資力量
在商科學院,最不缺乏的便是企業的相關資源,因此,商科學院可以利用自己的學科優勢,請更多商業界的人士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或者通過固定時間邀請不同企業的人士來舉辦講座,為學生提供第一手的創新創業體驗,提升學院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通過這種“請進來”的方式彌補創新創業教育本身師資力量的短板。
“走出去”則是指對于那些有志于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自己專業教育的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學習創新創業的理念,通過參觀不同學院、不同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來提升自己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理解,進而在相關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促進二者更深層次地融合。
以社會化的合作方式促進實踐平臺的建設
社會化的合作模式是指將高校、市場經濟主體、非營利組織、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各部門內外協同,形成深層次的合作模式,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基礎的創新型人才。商科學院作為高校內部人數較多的學院,且擁有較多的企業資源,可以通過本身的內部協調,與各個市場經濟主體、事業單位等進行平臺構建,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平臺,在學院內部成立相關的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支持,使學生在企業實習的過程中意識到專業知識在行業中的具體應用及其重要性,通過實踐來使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行業有更清楚的規劃,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從而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并通過實踐平臺的建設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融合。
基金項目:2015海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項目編號:hdjy15210);2017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實踐育人視閾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Hnjg2017-7);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經濟與管理學院為例”(項目編號:Hnjg2015zd-5);海南大學輔導員專項課題資助項目(項目編號:Hdfdy201704)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鄒裔忠.商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生態系統的構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05).
[2]楊麗.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途徑與方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8(03).
[3]黃侃.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8(02).
[4]連宏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會計專業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18(01).
[5]毛淑娟.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01).
[6]秦蔚蔚,王珊.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現狀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1).
[7]錢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動融合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