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吉宏+李國華+余清明
摘要: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不僅是增強小學生法制信仰,提高法治素養,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防范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隨著社會物質財富增長而滋生的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唯利是圖等不良社會風氣,離異父母的簡單粗暴教育、留守老人的隔代教育以及過分溺愛、縱容遷就等家庭因素,對少兒思想道德、法制意識與觀念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日漸低齡化,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關鍵詞:小學生;法制教育;探索實踐
一、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探索實踐活動的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與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們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極大提高。同時,在一定層次和領域也滋生了享樂主義、奢靡主義、弄虛作假、唯利是圖等不良風氣。這對善于效尤模仿的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法治意識、觀念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據有關部門數據顯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逐漸低齡化,并呈上升趨勢。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單親學生、留守兒童較多。離異父母的簡單粗暴教育、留守老人的隔代教育以及過分溺愛、縱容遷就等家庭因素,對少年兒童思想和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一些兒童做事不守規矩,不講誠信,就餐不依秩序,上下樓道擁擠,作業抄襲,測試舞弊,欺騙父母和老師,辱罵毆打同學,暴力脅迫,強拿強要……形成了自私扭曲的人格。部分兒童將冒險逞能行為視為勇敢,把吸煙等當作時尚和瀟灑,將逞強霸道當成英雄。嚴重影響了少年兒童“三觀”形成和身心健康與平安成長。
二、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重要性與必要性
法治是治理一個國家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規劃了法治建設的“總藍圖”。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他又強調:“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學生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思想道德、法治觀念、文明行為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十分必要。
中小學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陣地,加強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是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學校必須不斷實踐、探索和創新法治教育方式,研究法治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深入廣泛開展。積極發揮育人功能,引導幫助青少年學生擺脫社會、家庭的不良影響,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現代法治觀念,增強法治素養。引導幫助學生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實現道德法治的知行統一,沿正確法治軌道步入走穩人生之路,成為祖國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 我校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探索實踐
(一)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學校充分認識加強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的重大意義、緊迫性和必要性,切實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班主任為成員的法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制訂工作方案,完善規章制度,研究部署工作,形成“校長領導——安穩辦、少先隊負責——各部門、班級協作實施——師生員工積極參與”的法治教育宣教格局。
(二) 利用校園教育主陣地,加強學生法治宣傳教育
1. 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學校把學生法制教育同思想教育、日常行為規范與安全教育結合,通過周一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主題班(隊)會開展學生法制教育,重點宣傳學習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保護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重點基本法規知識和小學生守則與日常行為規范,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法制體系,不斷完善法治知識結構,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形成向善向美的良好心理與人格,增強法制觀念,踐行法規,自律約束、保護自己。
2. 開展法制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利用《國家學校安全教育平臺》“課程中心”欄目資源,設置“安全法制”課,利用課堂主陣地,開展學生安全法制教育。做到法制教育有計劃、有教材、上課表,進課堂,有教師、有教案;同時加強法制教育同《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及《科學》等學科課程的整合滲透,組織學生開展“三無”食品調查和參與“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普法活動、校園及周邊環境保護調查、小學生思想道德行為品質調查等法制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學生法制教育。
3. 開展法制安全主題宣傳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利用《國家學校安全教育平臺》“技能中心”“專題中心”“活動中心”欄目教育資源,通過“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4·26”知識產權日、“6·5”環保日、“6·5”國際禁毒日、“11·9”消防宣傳日、“12·4”法制宣傳日等及班會課時間,開展法制安全主題班會,定期開展法制安全知識競賽與演講、征文、手抄報、書畫比賽及法制安全宣傳教育圖片展等法制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動。如開展交通、消防、禁毒、環保等法規知識競賽,舉行“遵紀守法爭做文明小市民”“防邪拒毒從我做起”“綠色健康上網爭做網絡達人”等法制安全演講比賽,開展“遵守交規安全伴我成長”“珍愛生命遠離毒品”“法規記心間一生保平安”等法制安全征文、手抄報活動,舉辦交通、火災事故、毒品、暴力搶劫、欺詐拐騙傷害等安全法制宣傳教育圖片、畫報展,組織師生觀看,組織觀看交通、消防、食品安全與黃賭毒等法制教育影視片等,通過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接受法制教育,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意識。
4. 開展幫扶活動,加強監管督導。加強跟蹤排查,適時開展對問題學生的心理咨詢和疏導,加強心理健康與法制教育幫扶活動,用心感化,助其轉變成長。學校領導和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日常安全和文明習慣的引領和督導,及時發現規勸,督促其矯正。
(三) 學校家庭社會結合,增強法制教育合力
1. 成立家長學校,通過召開家長代表座談會和家長會,印發告知書等,開展“法制教育進家庭”“大手牽小手”法制教育活動,給予家庭教育指導與要求,齊心協力,配合學校搞好法制教育。
2. 學校堅持開展教師家訪制度,以此增強對學生思想行為表現的了解,以便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有效開展學生法制教育。
3. 開展安全法制教育主題講座和法律與心理咨詢活動。通過法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邀請校外法制輔導員、公安交警、法律專家、關工委老同志、“莎姐”進校園,對師生開展法制安全知識講座,提供法律及心理咨詢,結合師生教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以事論理判案,剖析邪教、黃毒罪惡,傳教美德,引導師生感受法律的神圣與威嚴,承傳美德,對師生進行教學、生活相關法制安全的有效教育。
4. 配合公安、工商文化、衛生防疫等部門,抓實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既凈化法制安全教育環境,又能讓學生用耳聽法制,用眼看法治,感悟法律的神圣與威嚴,用頭腦記憶法律,內化遵法、守法、護法觀念意識。
(四) 完善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強化環境育人
充分發揮環境育人作用,不斷完善校園法制文化建設。在校園設置法制安全教育專欄,在班級開辟“安全法制”園地,在教學樓道設置安全法治警示語等。如:法制安全教育“三字經”、未成年人不應有的“九種”不良行為、消防安全“告知書”“一懂三會”“三提示”、小學生守則等,結合環境與藝術載體,系統宣傳與青少年學生相關的法律法規與安全防范知識,讓學生熏陶、感悟、內化,觸景生“情”,強化學生法制安全教育。
四、 加強學生法治教育取得成效
通過多方協作配合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法制宣傳教育日漸完善,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學生學法知法、守法遵規蔚然成風,法紀意識明顯增強。近年來,我校學生無重大違法違紀行為,在校學生違法犯罪率為零,校園平安穩定。今后,我校將進一步加大法制宣傳教育的力度,積極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維法制教育網絡,營造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良好環境,扎實有效地開展法制安全教育工作,確保學校健康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琴.關于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思考[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4,02.
[2]陳本亮.法制在學校[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夏吉宏,李國華,余清明,重慶市,重慶市涪陵區李渡街道李渡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