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
摘要:《新課程》要求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老師的認同。學生在課堂內的活動時間明顯增加,但更多的局限于合作學習方面。筆者根據不斷的嘗試實踐,從學生課堂展示活動方面來尋求突破,從展示內容、展示方式、展示主體、展示評價等方面研究學生的課堂主體行為,力求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自信心,從而實現知識掌握、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增強等長遠目標。
關鍵詞:學生活動為主線展示;初中數學;實踐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一) “減負提質”是長期的目標
過度或過量的課業負擔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健康和發展。低效的課堂往往只重知識,不重能力培養,造成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能力的缺失。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在這樣的沉重的課業負擔和低效的教學模式下,漸漸消耗殆盡,成為學習的奴隸!
(二) “教與學”的失衡需改善
教師教的過度,這種行為模式的心理依據,在于教師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以完成課前設定的教學內容為主要目標,以知識的傳輸為主要過程的課堂狀態。學生學習活動的不足是由于教師課堂時間的擠占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缺失。
二、 概念界定
學生活動:這里的學生活動是指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活動:包括課前預習,課堂中的各類思維活動,合作活動,交流活動,展示活動和梳理活動等;以及課后的反思,作業,鞏固等活動的總稱。當把學生的活動串成課堂中的一條主線時,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展示:筆者研究的展示是指當學生對課堂的知識已有足夠的了解并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的時候,在整個課堂空間內的一種展示活動,可以是讀,說,寫等方式。把爭議的焦點和重要的問題進行展示。再一次在大范圍內進行思想的碰撞和學術的交流,給予知識層面最大程度的拓展。
三、 理論基礎
(一) 建構主義理論的支持
建構主義的核心觀念是,學生主動建構獲取新知識。本課題著眼于讓學生通過課前“獨思”,了解知識背景,在課堂中通過聯系先前知識來了解新知識,順利建構知識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 主體性原則
自主探究要求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發現,去感悟,去探究,去展示,去梳理。多給學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機會,把課堂上寶貴的時間盡可能留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卷入學習過程,讓他們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四、 研究內容
1. 新范式中“學生展示活動”內容和措施
下面是學校課堂新范式實踐研究的模式,提出“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作為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推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模式,筆者根據學科特點和自身的教學實際選擇進行“展示”環節的實驗和嘗試。
筆者把“學生展示活動”作為課堂教學改革嘗試的突破口,制定了明確的課題研究細化目標。
2. 展示內容的確定
(1)展示自己的疑惑和問題
在先學后教的范式中,學生走在老師前面,對教材進行了預習,并完成相應的導學作業。學生由于對新知的認知不夠,在突破教材難點時遇到問題,不能繼續下去。況且,不同層次學生存在學習差異。部分中下生會遇到更多的自學障礙。這時,需要學生大膽把自己的疑惑和問題展示出來,尋求有效的突破瓶頸的機會。展示自己的不足是得到他人幫助指導的基礎。
某地區從1995年底開始,沙漠面積幾乎每年以相同的速度增長。據報道,到2001年底,該地區的沙漠面積已從1998年底的100.6萬公頃擴大到101.2萬公頃。
問:可選用什么數學方法來描述該地區的沙漠面積的變化?(在這個問題中有哪幾個變量?哪幾個常量?又有怎樣的數量關系?)經過1年沙漠面積=+,經過2年沙漠面積=+,經過3年沙漠面積=+,某一年沙漠面積=+,選用數學模型:。
學生對這一數量關系很難弄清楚,所以就有好多同學無從下手!此問題展示引起了各個小組的激烈探討和爭辯,很好地展現了問題的價值。激發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性。
(2)展示自己的得意之處
學生在先學過程中獲得了自己成功的經驗時,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表現和表演。給他們展示的平臺,能讓他們從一貫的沉睡中猛醒,完全釋放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自信。例如,在教學浙教版數學八上《2.7探索勾股定理(1)》時,筆者對當天的課后作業進行了拓展,要求學生收集并整理勾股定理的各種證法。其中,有一小組展示了6種證法:(證明過程略)課本(趙爽)證法、導學案例題、作業本(總統)證法、梅文鼎證法、李銳證法、歐幾里得證法。
(3)展示合作的成果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存在大量的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這一形式是針對導學案完成情況的合作共研、探討、交流,以求對導學案中產生的優勢方法的先享和對存在問題的索求,求同存異、求異求同。當這一活動深入并完成之后,每個團隊都將收獲一定的成績或經驗。這時,需要他們盡情展示集體的智慧,激起新一輪的思想思維碰撞,繼續深化和升華。
3. 展示小結系統成果
學生的總結與小結是很必要的,學生將針對當堂學習,把知識體系、能力目標,情感意識作一個小結,使其內化為自己完整的數學學習系統。展示是一個動態的、多元的過程,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和培訓。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靈活多變地確定展示的形式,使展示成為課堂的一大“亮點”。
(1)講解展示
數學教學中的有些內容,如:概念的形成、定理的描述等,可以采用先組內討論交流,用簡潔、通俗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選擇較好的切口闡述自己的觀點。然后,再請班內小組代表匯報展示,其余小組補充。這樣不僅讓每個小組展示匯報了研學的成果,還培養了學生的傾聽能力。
(2)“實物”展示
基于數學課程中注重學生“做中學”的特點,教師在設計預習作業時經常可以設計一些動手操作型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前利用常見的材料制作一些小道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