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朝鴻
摘 要:在教育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為了滿足當今學生和教師的學習需求,“微課”悄然地誕生了。微課的主要載體為視頻,其內容為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學中圍繞著某一個知識作為重點開展活動的整個過程。微課與課堂教學不同的是,微課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精簡,且內容較小,因此受廣大學生以及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初中化學課堂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和高效性,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更加的活躍。本文針對微課與初中化學教學的融合做進一步的探討 。
關鍵詞:“微課”;高效;初中化學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多媒體的運用已經成為當今教學的主流,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其微課產生了。微課視頻大多以十幾分鐘為主,內容比較少且精,其主題比相對比較突出,資源容量和其他容量相比相對比較小,可隨時的進行播放。微課主要是由音樂及圖片以及文字組成的,其輕松的音樂營造了輕松的氛圍環境,因此學生在學習微課時注意力相對能得到集中。本文主要對微課以及初中化學教學融合做進一步的探討。
1微課運用的背景
微課,顧名思義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把內容、過程以及擴展素材結構化數字資源,如今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適應不了當今學生和教師的需求,針對這一現象微課產生了。微課具有十分廣闊的教學應用前景,對于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教學突破教學課堂教學,微課一方面能夠將知識查漏補缺,另一方面能夠強化以及鞏固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微課與課堂教學相融合,打破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2微課與初中化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
2.1微課讓教學重、難點突破
每一個教學都有不同的重難點,微課可以通過形象化對化學現象進行演示。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可動態的對比一些化學現象,可有效的控制視頻的節奏,對視頻的快慢進行調整。使得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能夠直觀的對概念進行理解,方便學生思考。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若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將重難點突破,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其教學的整個知識,那么這堂課無疑是一堂失敗的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靈活的掌握教材,采取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方式進行教學,將重點知識作為整個重點以及難點。
例如教師在進行《分子、原子》這堂課時,教師應把原子、分子的概念作為整堂課的重點難點,通過微課的方式讓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微觀世界中微粒的運動變化,可讓學生對教學知識一目了然,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
2.2微課讓課堂變得更高效、直觀化、趣味化
初中化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教師在講解其公式以及概念時,由于抽象的微觀世界摸不著、看不著,因此對于整個初中生來說,尤為的枯燥及乏味,更是一頭霧水。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更加難以想象,但動畫微課不一樣,動畫微課可通過形象的動畫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某個點加深印象,更容易理解其知識點,能幫助學生“觀看”到微觀世界。教師可利用微課這一特點將重點知識融合在微課中,其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化學的樂趣。
例如教師在學習《水的組成》課堂時,教師通過得微課進行放映有關水變化的視頻,帶領學生體會自然界的奧秘,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學生教師在觀看的過程中對學生以誘導的方式向學生提問,讓學生帶著疑問觀看視頻。教師再利用另一個微課進行動畫模擬演示水分子通過電流的作用進行一系列的分離以及移動,重新組成氧氣分子的過程。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的過程中能夠正確的理解水分子的運動過程,并能生動的將整個水分子用語言描述出來,使得整個課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直觀性。
2.3微課讓學生變得更加活躍、更加輕松
微課可給學生營造了一定的學習氛圍,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愉快的徜徉于知識的海洋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利用了微課的優勢,通過動畫形式向學生展現出來,激發學生在課堂的活躍性以及課堂氛圍,通過平時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通過微課進行播放。在講解氧氣制取時可讓學生選擇正確的儀器進行裝置,根據所學的知識通過視頻再次的展現出來。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輕松愉快的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教師在做關于物質燃燒實驗時,教師可通過微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其科學實驗的步驟,學生掌握起來也相對比較方。教師在做演示試驗時,可利用微課影像通過顯示器呈現給每一位學生,學生若有疑問可向老師進行指教,使整個教學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起來。微課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聽說看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識。
3結語
微課的運用雖在化學教學中取得積極的成效,但微課始終不能代替課堂教學,它僅僅只是在課外對學生的知識做一個補充,讓學生在享受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能在微課中徜徉于知識的海洋。微課教學的發展以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借助播放器隨時進行播放。但往往課堂教學更能直觀的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能掌握其基本科學技能。在教育技術飛快發展的今天,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微課技術進行輔助,更好的為化學課堂為教學服務,其中過程還需要教師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上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39-4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3]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