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海霞
【摘要】現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的影響受到廣泛學者的關注,作為情感因素之一,焦慮是了解學習者個體差異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了解二語學習者學習情況的重要方面。在研究學習者語言焦慮的同時,研究者發現焦慮與自尊有著密切的關系,而這兩者都對二語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語言焦慮,回顧國內外焦慮對二語習得影響的研究及其產生的重要來源自尊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有效的幫助學生緩解二語學習焦慮,最后筆者在此給出了一些相關建議。
【關鍵詞】語言焦慮 自尊 二語習得
一、引言
影響二語學習的因素有很多,而語言焦慮是制約學習者學習過程、學習任務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是語言學習中最大的情感障礙,是個人差異中最突出也是最值得研究的一個方面。對于焦慮一詞,最早出現于19世紀初期,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導論》中最先提到。在20世紀40-50年代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焦點,但學者對外語學習焦慮的研究始于70-80年代。國外學者最先對焦慮做了諸多研究,隨后,國內學者紛紛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在于引入和介紹國外的理論和研究,包括語言焦慮的定義、特點、表現和測試量表等內容,而這些研究多側重對理論的闡述而非評價。焦慮對二語學習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這一話題的結果還不是那么清晰,因此需要加強相關方面的進一步研究。作者在此將通過對其產生最重要的原因自尊與二語學習的關系及焦慮與二語學習的關系作進一步的分析提出緩解或克服焦慮的有效方法。
二、語言焦慮與自尊和二語習得
1.語言焦慮。大量研究表明,第二語言習得者的個人因素如動機、焦慮、態度、個性、學習策略等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因素,在此筆者著重討論焦慮這一因素與二語習得的關系及影響。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焦慮。焦慮是什么呢?許多學者給出了他們不同的理解。心理學認為焦慮是變態情緒之一,是指個體由于長期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其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強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Maclntyre等學者認為語言焦慮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焦慮,它是學習者因運用目的語而產生的心理害怕和消極反應。劉澤海(2008)在他的研究語言焦慮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及教師策略探析一文中給出了他對語言焦慮的理解,他認為外語學習焦慮是一種特別情景下的焦慮,產生于正規外語學習的獨特性,表現為學生對自己外語交際能力的過低評價。在這些定義中比較公認的是:語言焦慮是在二語習得這一特殊情境中因擔心不能達到既定目標而產生的心理障礙。因為沒有確切的定義,因此Young認為焦慮的定義隨著研究目的的不同而不斷地變化,而且“由于焦慮研究中缺乏一致性,跨研究對比經常受阻”。
2.自尊。對自尊研究的重視得益于美國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提出的自我概念。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不同的落腳點,不同的學者給出了對自尊的不同的界定。William James 認為自尊是成功與抱負的比值;Leary指出自尊是個體對自我價值的估計與評價;田錄梅提出自尊是個體對自我能力以及自我價值的情感體驗。但是他們都認為自尊包括外顯自尊和內隱自尊。外顯自尊是人們在意識狀態下對自我的情感性評價,而內隱自尊則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評價。黃凱杰(2014)給以自尊的概念不同的分類,分別是成就取向論、情感體驗論、認知評價論和綜合論。在文中他提到影響自尊發展的三個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自尊深刻的制約著人的情感,影響人的活動動機,對人際交往、學習各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影響。孫薇娜指出自尊有利于充分調動大學生二語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切實增強大學生二語習得的實效,還有利于積極營造大學生二語習得的氛圍。由此看來,自尊也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
3.語言焦慮與自尊。在認識語言焦慮后,諸多學者就其產生的重要原因展開了討論。研究得出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自尊。自尊是學生的一種情感因素,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因人而異。自尊是一個人社會和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影響學習或學術行為的先導因素。很多研究者對自尊與語言學習的關系進行推斷性論述,但到目前為止對語言焦慮和自尊之間關系的實證研究很少。Elham(2013)調查了作為二語學習者的伊朗學生的宗教取向、心理狀態和自尊與語言成績間的關系,這里主要討論自尊這一因素與語言成績之間的關系,他選取了126名大一和大三主修英語翻譯和英語文學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三種量表和他們的平均成績來分析成績與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通過羅森伯格自尊量表調查發現語言成績與自尊這一因素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即自尊越強學習成績越高,反之亦然,這一結論與之前諸多研究結果相一致。張莉等(2009)對華中科技大學化學系臨床醫學200名一年級新生進行了這方面的實證研究,通過焦慮量表統計分析表明學習者的自尊與外語學習焦慮呈負相關,學習者自尊越低,學習焦慮越高,二者之間相互影響。其原因可能是自尊心是人們在自己所處環境下對自身價值的一種自我判斷,它是一種與環境的有效互動過程。當學習者暴露于生疏的外語學習時,自然地將其與母語形成對比,他會時刻維護自己的面子,害怕自己說錯,從而導致焦慮。
在諸多學者研究得出較為一致的結果后,筆者在此提出了幾項注意點。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并給予他們恰當的引導,如果學生屬于低自尊,教師要積極給予鼓勵以防他們在外語學習中喪失積極性而產生焦慮情緒,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創造和諧的氛圍。學生的情感因素對二語學習影響較大,因此多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是很重要的,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注重不同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焦慮,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同時促進教與學,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4.語言焦慮對二語學習的影響。語言焦慮對二語學習有什么樣的影響?這一問題一直是國外學者研究的重點。1986年Horwitz等發表了“外語課堂焦慮”一文,并提出了他們的焦慮量表——外語課堂焦慮量表對第二語言學習進行了研究。盡管學者以不同語言學習者為研究對象,但他們的研究結果都較為一致,語言焦慮對學生的學業成績有著顯著的影響。眾多研究結果表明,語言焦慮與成績、各種表達能力都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語言焦慮對二語學習的影響體現在課堂、聽說讀寫五個方面,郭燕、徐錦芬(2014)對華中某高校457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了英語課堂和聽說讀寫五個維度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課堂焦慮值最高,學生的焦慮感最強,在聽說讀寫四個技能方面,焦慮都體現出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其中焦慮對口語和聽力的消極影響最大,對寫作和閱讀的影響較小。通過分析發現學生的這些焦慮主要源于學生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但在研究中發現母語為漢語學習者的英語學習課堂焦慮與閱讀焦慮差異顯著。這一結果與Saito、Zhao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外語學習年限的差異。Saito等發現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在學習日語時出現的閱讀焦慮與課堂焦慮幾乎相等,但在學習法語和俄語時學生的閱讀焦慮感明顯低于課堂焦慮,因此提出如果學習者的母語與目的語在書寫系統上差異顯著,學習者會經歷相似程度的課堂焦慮和閱讀焦慮。Zhao等(2013) 也發現母語為英語的美國大學生在學習漢語時課堂焦慮與閱讀焦慮沒有顯著差異。高海(2015)隨機抽取110名北京某理工科大學本科一年級新生調查了焦慮對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影響,通過卡爾特十六種人格因素測驗問卷發現高焦慮會影響學習成績,在單項語言技能中,焦慮表現出與聽力測試間的強相關性,他的研究結果與郭燕、徐錦芬得到的結果一致。這說明焦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endprint
對視聽方面的研究,肖耿生、程邦雄(2012)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發現詞匯準備時間對外語視聽理解影響顯著,準備時間越長,外語視聽理解水平越高;并且詞匯準備時間對外語視聽焦慮影響顯著,準備時間太長或太短都容易引起學生的高度焦慮感,因此,英語視聽教學中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時間進行詞匯準備來減輕視聽方面的焦慮。在焦慮與成績與閱讀方面,石運章(2012)通過焦慮測試量表發現焦慮與英語四級考試及閱讀能力呈負相關,并且男生閱讀焦慮明顯高于女生,女生全國四級英語成績顯著高于男生。進一步分析表明,女生外語閱讀的焦慮感低主要原因可能是她們使用多種閱讀策略、外語成績好、閱讀興趣高及對閱讀能力自信心強,而男生在這些方面則比較弱。談到焦慮對寫作的影響,吳育紅、顧衛星(2011)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進行了調查研究,他們發現這些學生英語寫作焦慮整體處于高焦慮水平。隨后學者采取實驗教學的方法探討合作教學對降低學生寫作焦慮的作用,在教學實驗結束后發現通過合作學習能顯著降低學生的語言寫作總體焦慮、軀體焦慮和評價焦慮,但對回避行為與自信焦慮則無明顯作用。現在的許多研究結果都證明焦慮與二語學習有很大的關系,但是否是因果關系則有待進一步探究。
焦慮對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有影響,究其原因二語學習是一個新知識接受、吸收、輸出的過程,在開始接受知識時就不夠充分極易影響二語的輸入、吸收和輸出,并且會隨著新知識的不斷出現形成一個循環,逐漸使學習者喪失信心造成低自尊現象,久而久之影響到二語學習的聽說讀寫各個方面。因此,在學習二語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很重要,教師要注重開始階段的學習,好的開始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焦慮是最重要的個體差異之一,深入了解學生不同階段的情感狀態并適時的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很有必要。
三、結論
綜上所述,語言焦慮和自尊、二語學習間有很大的關系。除了個體差異外,許多外部因素如社會、環境等都會影響學生的二語習得。在外語學習中焦慮不可避免但可以適當克服,解決問題重在找到問題的根源,所以要找到緩解學生焦慮的方法必須對此做大量深入的研究,對癥下藥。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可以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吐露自己的焦慮情緒,并相互獲得安慰,從而舒緩焦慮感。這樣既可以拉近學生的關系也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另外,學生也可以向語言教師傾訴自己的焦慮感,語言教師的學習經歷及對待問題的不同角度亦有助于學生排解焦慮感。此外,學生的自信也會影響學生的自尊,過高的自尊和過低的自尊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必須尋找機會盡可能地多運用外語,在進行大量輸出的同時也能獲得大量的語言輸入,在二語學習中需要在反復練習中鞏固已學的知識,在多說多練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成績建立自信,交際有助于縮短學習者和本族語者的心理距離,進一步加強學生們的自信心,增強自尊從而逐步減少焦慮感提高語言學習效率。教師有責任對學生的這種表現作出反應并給予幫助。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需要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來解決。對于教師來說,教師在扮演教師角色的基礎上應該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樣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能夠及時地給予學生指導。此外,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和鍛煉,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這樣能夠有效地降低學生學習焦慮,加強自信心提高自尊。
語言焦慮是外語學習中不可忽視的情感因素,而產生焦慮的重要因素則是個人自尊,在我國的教育中一味地強調學習結果而不注重學習過程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在現代教育中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學習,進而增進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順序進行適當的調整,加強學生的交流訓練,并適時地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效率。很多學者都注意到焦慮對二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都是理論性推斷,需要加強有關方面的實證研究,還需要選取不同階段、不同的研究對象探討焦慮對二語學習的影響。現有的研究受試都比較有限,并且多數研究只針對某一特定維度,因此應在深入了解某一維度的基礎上擴大研究范圍和研究的綜合性,在不同的分類的研究下進行綜合研究。另外,關于焦慮對二語學習的輸入階段的研究甚少,此后應加強相關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Elham Moradi,Jahanbakhsh Langroudi.(2013).The role of religious orientation,psychological well-being,and self-esteem in Iranian EFL learners language achievement,Modern Linguistics [J].4,337-343.
[2]GI-PYO Park.(2014).Factor analysis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in Korean learn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Psychological Reports[J].115,261-275.
[3]鄧敏.二語習得中的語言焦慮及克服[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0(2):190-194.
[4]郭燕,徐錦芬.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焦慮多維度研究[J].外語界,2014(4):2-11.
[5]高海.焦慮對大學生外語學習影響的實證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5):7-8.
[6]黃凱杰,李丹,趙倩.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社會心理科學,2014 (8):32-37.
[7]劉澤海.語言焦慮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及教師策略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8(8):227-230.
[8]劉梅華,沈明波.外語課堂中的焦慮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2004(1):100-105.
[9]施渝,徐錦芬.國內外外語焦慮研究四十年—基于29 種SSCI 期刊與12 種CSSCI 期刊40 年(1972-2011)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1):60-65.
[10]吳育紅,顧衛星.合作學習降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寫作焦慮的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6):51-55.
[11]肖庚生,程邦雄.詞匯準備時間對外語視聽理解及焦慮的影響[J].外語教育,2012(6):63-66.
[12]石運章,劉振前.外語閱讀焦慮與英語成績及性別的關系[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59-64.
[13]孫薇娜.外顯自尊與內隱自尊對在大學生二語習得過程中的作用[J].外語研究,2012(12):339.
[14]張莉.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課堂內語言焦慮與自尊關系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育,2007:50-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