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艷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境不再局限于現實生活中,開始逐步涉入網絡環境。輔導員處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線,立德樹人、意識形態工作、職業能力建設都需要高校輔導員提升自身媒介素養。在新媒體視閾下探究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提升需要從輔導員自身層面、高校以及社會三個方面來考慮。
[關鍵詞]新媒體;媒介素養;職業能力;高校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7. 14. 025
[文章編號] 1671- 5918( 2017) 14- 0066-03
[本刊網址] http://www.hbxb.net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迅速普及,人們接受和傳播信息的環境、手段發生巨大改變,傳統媒體的單向傳輸實效性逐漸被削弱,新媒體的多向交互式溝通作用凸顯。新媒體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但網絡的虛擬性、復雜性以及不可控性都嚴重影響著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為適應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提出要進一步充實豐富輔導員工作的專業內涵,提高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這一切都對高校輔導員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提升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立德樹人的需要
互聯網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學習生活的便利,但也促進了不良信息的傳播。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沖動、易變、易受不良信息的誘導,其無疑是受新媒體影響最深的受眾群體。網絡交往傳播的虛擬性,無疑掩蓋了個體的身份符號象征,使得網絡道德失范,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無疑提出嚴峻挑戰。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對于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輔導員媒介素養的能力高低,直接影響著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直接關乎著高校立德樹人能否實現。
(二)意識形態工作的需要
西方國家新媒體高度發達,無論是傳播技術還是傳播內容都具有極大的優勢,把持著傳播話語權。當今,西方國家并沒有放棄“西化”和“分化”中國,它們逐漸把綜合運用傳媒技術作為文化滲透的重要手段。而青年人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無疑是其重點“分化”的對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曾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具有鑒別、批判網絡信息的媒介素養能力,推送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信息和正能量作品,做好網絡信息傳播的守門人,管好用好意識形態傳播陣地。
(三)職業能力建設的需要
教育部出臺的《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明確把熟練使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技術以及能及時研判網絡輿情等納入輔導員職業能力要求。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生活的引領人,必須要有過硬的職業能力,必須要能夠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能力。在現代媒體高度發達的環境下,輔導員能夠多大程度地影響學生、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直接與輔導員個人媒介素養的高低成正比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的需要都迫使高校輔導員需要加強媒介素養理論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滿足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的需要。
二、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現狀
(一)理論知識欠缺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路上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他們與大學生交往密切,輔導員群體開始與時俱進地改變工作手段,開始借用網絡平臺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現實教育中輔導員群體會使用網絡平臺,也會借助網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很多輔導員往往對媒介素養的理論知識不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據調查,大多數輔導員了解基本的媒介素養知識,但對具體的媒介劃分模糊以及媒介素養概念不清。在大多數輔導員中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只要會懂得使用常見的一些媒介就行,不需要深入了解媒介素養理論知識,其實這種觀念間接影響了輔導員群體對媒介的使用以及對其所呈現內容的解析和鑒定,最終會影響輔導員其開展工作的實效性。
(二)媒介素養能力欠缺
“媒介素養就是指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事實證明,輔導員的媒介素養能力還十分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輔導員在媒介信息傳播上的感知還不敏銳,沒有起到“把關人”的作用,學生往往成為媒介信息傳播的第一主體,而輔導員卻成為媒介信息傳播的受眾;二是在對媒介信息進行質疑、評估的時候,輔導員對媒介信息的傳播來源模糊,不知其根源進而不能判斷其真實性,往往是根據他人轉載、加工評價后的信息對學生進行教育;三是輔導員在媒介內容的生產和創造上還有待提高,輔導員在“兩微一端”的使用上更多的是轉載、評價他人的媒介信息,而往往忽視了自身對媒介信息的生產和創造,把媒介信息的話語權轉讓給他人。四是溝通協調能力欠缺,新媒體最重要的特征便是互動性,媒介信息的引導和評估都需要輔導員與學生雙向平等溝通,而現實社會中輔導員群體往往忽視了與不同學生群體的交流以及他們的意見,只注重學生干部群體的意見。
(三)媒介批判意識薄弱
網民數量的增多以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帶來最顯著的一個問題是媒介信息的迅速擴張,這樣作為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大學生群體便急需一個堅強有力的“把關人”、媒介信息分析人。輔導員在現實生活中無疑是大學生最信賴的對象,他們天然的承擔了“把關人”的作用。輔導員群體專業結構復雜,他們多沒有接受系統的媒介素養培養,在面對浩如煙海的媒介信息時,不具有質疑、批判的本能意識。首先在面對網絡突發事件時,輔導員群體缺乏識別能力尤其是一些與公益相連的網絡事件,輔導員往往跟著感性走沒有理性去看待事件的真假,便盲目地向學生傳輸。其次,對于網絡上宣傳暴力、恐怖主義、虛假、色情等不良信息,輔導員大多是采取置之不理的行為。最后.互聯網碎片化、快餐式的閱讀方式造成輔導員群體忽視媒介信息深層次的內容以及真實性等,在接收以及傳播時沒有對媒介信息進行很好的分析批判以及創造性使用,在這種狀況下輔導員群體的媒介批判意識很難培養出來。endprint
三、新媒體視閾下提升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有效途徑
(一)輔導員自身層面:終身學習,自我提高媒介意識
輔導員處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頻發的高校學生工作,就需要輔導員不斷提高職業能力,特別是在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媒介意識和媒介素養急需提高。一是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要懂得運用、批判媒介信息,熟練掌握“兩微一端”的使用,創造出一批契合時代特征、具有民族特色、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媒介作品。二是輔導員要跟上學生工作的形勢需求,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轉變自身觀念,重視媒介信息的傳播,針對各種媒體對當前社會上發生的各種熱點問題的報道,輔導員要有自己的判斷和看法,在網絡群體事件發生時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勇于用正確的觀點去引導學生。三是積極參加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在工作之外進行自我學習,主動參與到媒介素養教育培訓中來,獲取媒介素養教育信息。
(二)高校層面:隊伍建設是根本,媒介素養培訓是重點
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做好輔導員隊伍建設,必須把輔導員的媒介素養能力建設納入其中。首先,構建輔導員職業能力尤其是媒介素養能力提升體系,整合校內網絡平臺資源,利用現有教師資源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培訓,舉辦媒介素養專題講座以及輔導員專題討論會。其次,完善輔導員發展保障機制,建立工作考核機制和加大專項經費投入,把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考核,并提高其在考核評分中的比例;加大對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尤其要擴大媒介素養教育培訓專項經費投入。再次,以項目促發展。通過學校設立各類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項目,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通過項目的完成不斷提升輔導員的媒介意識和媒介素養。最后,落實輔導員工作獎勵機制,建立輔導員職稱職務晉升渠道,重點樹立一批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秀輔導員的典型,以獎勵促使他們提升自身媒介素養。
(三)社會層面:政府主導,媒體參與
政府在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中占據著主導作用,一方面通過制定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標準規定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的方向,把媒介素養能力的提升納入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標準中,以要求促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立法等形式把媒介素養教育作為補充內容納入現存教育體系,制定輔導員等被教育群體媒介素養教育內容、課程體系和教育目標等;最后,加大教育部門在高校與社會中的教育協調作用,出臺法規、政策文件等鼓勵高校、社會組織參與到媒介素養教育中來。同時,媒體是媒介傳播的第一線,他們的參與會使輔導員群體更了解媒介信息的產生、傳播。一是開展媒介素養知識專題講授專欄,講授媒體組織成員的親身經驗和實踐,以實踐帶動輔導員群體媒介素養的提升;二是開展媒體開放日,邀請輔導員到媒體組織中去,親身感受媒介信息是如何制造和傳播,加深其對媒介的認識。三是教會輔導員在面對良莠不齊的媒體信息時如何甄別信息的真偽,如何正確地進行信息引導,從而提升輔導員在媒介素養方面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4 -05 - 05
[2]臧海群.傳播學教育新方向:從媒介研究到媒介素養[J].現代傳播,2003(6):89 -92.
[3]張羽程.社交網絡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的提升方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 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