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強+祁玲
摘 要:企業是工程師的搖籃,也是培養大量工程技術人才的地方,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缺乏大大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借助企業的力量,既可以讓職業院校的教師定期到企業中回爐培養,也可以讓企業的專家作為兼職老師到高職院校進行指導和授課。形成完善的師資培養體系,培育出更加優秀的老師,才能培養更加優秀的學生,讓職業教育更加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雙師型;校企合作;實踐技能;職業教育
一、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產生,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從最初人們的不認可到逐漸接受,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普通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從辦學規模上還是從辦學質量上都迅速發展提升,隨著建筑產業和高職教育的發展,建筑類高職院校也隨之蓬勃發展。然而,由于高職教育實踐性強的特點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高職院校老師的都是從“學校到學校”,高職院校的師資引進窗口也都是從大學中引進,教師理論水平較高,但是由于沒有到企業培訓與鍛煉,實際操作水平低下的短板也日益明顯。
然而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企業需要的是到工作崗位能盡快上手的人才,由于現有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學科理論強,實踐技能弱”的現狀,教師知識結構與師資的短板越來越嚴重的制約了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所以目前解決好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已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首要任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年齡結構年輕化,職稱結構不合理
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是由中專院校升格而來,高等教育辦學經驗不夠豐富,新教師年齡偏低,并且在招聘新教師時也都是從各大高校直接招聘,因此大多數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沒有進行企業上的相關培訓,缺乏企業工作經驗,而且職稱也主要是以講師為主,副教授和教授不足。
(二)教師實踐技能薄弱,專兼比例不合理
由于教師的知識結構偏理論,缺乏企業鍛煉與企業頂崗培訓,實踐技能偏弱。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大多數教師都學習土木工程專業,在研究型大學學習期間,主要接受的是三大力學、建筑結構、施工等理論知識的學習。由于實踐環節缺乏,畢業以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主要也是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與指導,培養的學生也缺乏實踐能力。再加上很多高職院校考慮管理方便,聘請的具有工程實踐的兼職教師較少,在課程體系設立時,也存在實踐課程不足的問題,因此嚴重影響學生的培養質量。
(三)教師教學任務過重、獲得培訓的機會少
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于師資不足的原因,很多老師每周都承擔有20節以上甚至30節以上的課程,除了上課以外有些老師還兼職輔導員或者行政坐班的工作,過大的教學任務和行政的壓力讓老師們沒有時間參加企業培訓,也不能安心的鉆研教學和科研工作。
(四)教師與企業聯系少,與行業發展脫節
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包括很多教學經驗豐富的中老年老師,習慣于照搬教材的教學內容,不重視甚至輕視實踐教學。除了平時看一些專業書籍外,很少關注企業發展的動態,了解行業的最新資訊,與行業發展脫節。以建筑工程為例,很多在學校專門教授施工的專業教師不僅從沒有參與過工程建設,也從沒有了解過現代建筑發展的最新技術。如此行業脫節,如何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畢業就能融入工作崗位的學生來?
三、建設思路與內容
為了培育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都非常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我們可以與企業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育基地,通過“引、聘、送、建、認”制度和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互兼互聘,雙向交流”等措施,建設具有雙師素質、雙師結構的優秀教學團隊。
1、引:建立完善的高職教師引進制度,每年除了從各大研究型高校引進理論教師以外,還應該定期從合作企業中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組建校內實訓教師團隊,帶動教師的整體實踐水平提高。
2、聘: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組建行業指導委員會,圍繞人才培養、職業能力、崗位任務、課程改革等方面召開行業專家研討會;同時還可以聘請企業中經驗豐富的技術骨干到學校與專職教師共同授課,讓學生零距離了解崗位的技能需求,提高了教學的實用性。
3、送:建立起學校和企業之間人才的交流機制,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將教師回爐培育,建立高職教師定期到企業頂崗培訓的制度。組織學校的專業教師輪流下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企業要承諾教師在企業可以參與生產,研發,技術創新等各項事務,真正提升專業教師“雙師”素質。
4、建:除了將優秀企業骨干引入學校,將專職教師送到企業,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院校甚至還可以直接將企業引入校園。在校園內共建實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師資培訓基地,實踐育人基地,產品設計與研發基地,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立的基地與平臺不僅對專職教師與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創新創業和社會服務還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5、認:建立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規范教師隊伍建設,應制定一系列“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資格認證與管理制度。并且建立完善的“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機制,要適當提升雙師型教師的薪資待遇,放開雙師型教師的考核晉升通道,鼓勵雙師型教師努力鉆研,提高自身雙師素養。
四、結論
企業是工程師的搖籃,也是培養大量工程技術人才的地方,我們為什么不借助企業的力量,既可以讓職業院校的教師定期到企業中回爐培養,也可以讓企業的專家作為兼職老師到高職院校進行指導和授課。建立一支強大的“雙師隊伍”,形成完善的師資培養體系,培育出更加優秀的老師,才能培養更加優秀的學生,讓職業教育更加健康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