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顧文超
摘 要: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激勵方式進行分析。具體是在闡述新形勢下高職教育將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為“培養高等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內涵的基礎上,從外部激勵與內部激勵兩個方面闡述激勵融合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中體現的價值。希望在確切目標以及有效激勵形式的支撐下,高職教育事業將會獲得更為寬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外部激勵;內部激勵
從某種程度上分析,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對高職院校學生發展方向起到引導作用,設定了人才培養過程中在知識、技能與素質等方面應達到的標準。在上個世紀80年代職業教育項目創設到今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就處于不斷革新的態勢中,也就是說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一直存在爭議,本文進行詳細解析并闡述激勵在人才培養目標達成上發揮的作用。
一、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若只是將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義為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片面性是極為顯著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定義也欠妥。上述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義均不能與目前社會經濟對高技能人才需求相一致,也無法全面呈現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類型。故此,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表述應易于大眾群體理解,并能夠傳達出高職教育發展本質,當下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設定為“培養高等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高等”顯現出高職教育的高層次與人才培養的高級性。從教育的角度分析,高職教育可以被整合進行高等教育領域中,為高等教育體系的構成成分之一,可以被視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高級層次,在性質上和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存在顯著差異性;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是高級專門人才,其受過高中或者是與高中教育相類似的教育,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
技術技能型人才可以被看作高職教育體系對人才培養的整體目標,不同院校、不同專業所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應體現出差異性與具體性特征。故此,參照專業性質、專業種類以及職業類型,可以將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細化為技術應用型、知識應用型與智能操作型三類[1]。技術應用型人才應具備嫻熟掌握專業技術并將其合理應用到現實生產中的能力,同時,該類人才也應具備一定研發、規劃、引進技術的能力,比如采用電子技術專業培養出的人才就屬于技術應用型人才。知識應用型人才通常是服務類、管理類人才,扎實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其巧妙的應用到職業崗位實踐,例如商務英語、文秘等專業。智能操作型人才在相關職業崗位中應用的操作技能一般具備一定的智力含量,例如數控技術、焊接技術等專業培養的人才。
二、高職教育人才激勵
(一)外部激勵
在對激勵形式進行解析的過程中,可以將其細化為內部與外部兩種類型,把外部激勵與自我激勵有機整合,所產生的激勵效果是極為可觀的,站在辯證的角度解析,激勵具備傳導性與可滲透性。所以在一定情景中,外部激勵可以轉型為自我激勵。
外部激勵的因素通常有以下幾種類型:(1)各種獎助學金;(2)各類評先評優活動;(3)各類表彰等活動均能夠產生一定的激勵效果。將上述因素整合進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進程中,能夠對學生產生具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激勵效應,進而使學生在“被激勵”的狀態中更加“勵志”,從而產生一種力量與動力向預設目標方向前行。以“高技能”為依托將自體的職業能力與特長展示出來,用“高素質”裝扮自己,不斷健全與優化人格發展模式,兩者整合為一,顯著高職院校落實“高素質”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參照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對其進行詮釋,發現外部激勵形式整合進行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進程中,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歸屬與愛與尊重兩個層次的需要,為自我人生價值目標的實現提供優勢條件[2]。
(二)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可以被視為學習目標設定的動力。借助自我激勵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這在實現人生價值與目標上發揮的價值是巨大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師生群體的共同努力,在自我激勵下,學生才會獲得前進動力與信心,連貫性的提升知識、能力、素質層次。
明確化學習目標的制定,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活動運行的有序性與方向性。學習目標可以細化為總目標與分目標兩種類型。目標的制定應以自己學習情況、能力、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專業發展模式為基點。
三、結束語
綜合全文論述的內容,認識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設置的意義,應以辯證的態度對不同專業、不同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規劃,堅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等原則,有效應用內部與外部激勵形式,從而為社會各個行業輸送高技能與高素質并存的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培.“互聯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價值取向及路徑研究——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邏輯[J/OL].成人教育,2017,(10):53-57.
[2]歐陽恩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理性思考與現實選擇[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19):2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