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顏
摘 要:小學階段是影響一個人性格、思想、道德發育的重要時期,對小學班主任來說,其班級管理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及成長。在新世紀教育改革新形勢下,給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中應充分聯系學生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班級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理念。本文在此針對小學班主任如何進行“以人為本”管理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以人為本;管理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對班級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進行綜合管理的主要途徑,隨著教育觀念轉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也要跟隨時代形勢進行轉變。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并充分還原學生主體地位,管理工作圍繞學生進行,更加貼合小學生成長發展,全面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
一、更新班級管理理念
小學班主任要想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管理班級,首先要及時更新自身班級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明確自身在班級管理中的“引導者”地位,避免以自身為主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班級管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一定要認清自身位置,切記不可濫用權威對學生進行壓制性管理,并且在管理中若與學生之間存在沖突,班主任不可能一味否定學生,而應放下身段耐心傾聽學生內心聲音,了解學生內心需求,從而充分彰顯學生教學管理中的主體地位。由此可見,小學生班主任要想全面提升班級管理效率和質量,必須先要及時轉變管理觀念,將“以人為本”思想完全融入管理的方方面面,以學生為主思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充分體現學生教育地位。
二、管理融入教師愛心
愛心是任何教育和管理有效開展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教師獲得學生尊重與喜愛的重點,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中必須要用真心去關愛每一名學生,讓他們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教師就圍繞在他們身邊[1]。當孩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耐心的給予指導,并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當學生身體不舒服時,教師應當溫柔的照顧他們;當孩子在學生上遇到難懂的問題時,教師應當給予針對性輔導。小學生班主任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不僅要扮演教師的身份,有時候還需要扮演學生的朋友,有時候需要扮演學生的家長,不但指導他們課程學習,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開展好日常教育教學,同時還應當進行愛心管理,讓小學生在愛心包圍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構建平等師生關系
平師生關系的建立是小學班主任開展“以人為本”班級管理的重要前提,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接納、互相信任,才能夠保證整個班集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較強凝聚力和向心力,消除小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的無形“隔閡”。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應理解學生,關心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小學生生活與學習中存在問題,并予以針對性解決措施。對于部分小學生一些自主行為,教師首先要予以尊重,保護學生自尊心,相信學生有獲得自身發展的潛能,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地對待每個學生,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促使班級學生形成良好品質,保障學生身心在教師引導下自由、全面發展。
四、制定民主管理制度
“以人為本”既要在思想上有所體現,又要在制度上有所體現。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制度制定上不民主化,未體現出“以人為本”理念,會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2]。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制度設定上應與學生一起進行,實現制度建立的民主性。應聯合學生一起共同制定班級管理制度,確保班級管理制度的針對性和民主性。班主任可將班級出勤管理、紀律管理以及文娛活動等制度制定權還給學生,充分激發他們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的興趣。還可以和學生共同商討班規,將班級管理規定細分為學習、紀律、行為、勞動、文體等諸多小的方面,針對性格、興趣不同的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在確保制度管理效果的同時彰顯出制度的民主性。
五、學生評價客觀合理
對學生學習和日常行為進行評價是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客觀合理的評價對學生今后學習和人生發展都具有關鍵影響。教師在對班級學生進行評價上,不僅要關注優等生,更要注重對后進生的科學評價,確保評價機制能夠面向全部學生。學生評價中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注重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比如一些后進生雖說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教師可以從這些學生體育運動、興趣愛好和藝體特長方面入手,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優點所在,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優點保持下去,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還能夠督促學生對自己以往不良行為主動改正。
六、結語
總之,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應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思想。通過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模式,提高小學班級管理效率,進而為優質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盧殿紅.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摭談[J].中華少年,2017,(11):251-252.
[2]焦澤平.淺談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方法[J].新校園(中旬),2016,(12):1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