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科學設計的知識很廣泛,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抓住學科特點,以“實驗”教學作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找準切入點,對課程資源進行科學的糅合,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以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科學;科學教學;問題探討
引言
隨著新課程地不斷推出,小學科學教材在很多方面都產生了很多的變化,比如知識結構、知識出現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目標等等。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加強對科學教材和教學方法的研究,配合新課程理念的指導,對教學模式進行大膽改革,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使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小學科學教學進行探究。
一、 指導學生學會對生活課程資源進行探究,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情
小學科學的知識大多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所以生活算得上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要想學好學科,就要學會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為了響應新課程理念,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利用生活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和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學會在問題探究中使自我得到提升,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例如進行“根和莖”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學校里的實際情況,采用利用生活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帶到學校的花壇或者草地邊,讓學生拔出某種植物,對其根部進行過觀察,并通過小組討論形成統一意見(但是拔植物要適當,不要對校園環境造成破壞)。回到課堂上,教師拿出自己剛才拔出的根用以交流,在展示的同時對其特點進行講解,使學生對根的分類能有一個較為形象的理解。為了讓學生有更開闊的知識視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查詢,了解到其他植物的根,還有一些特殊的根,如生氣根、寄生根等。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對科學的熱愛,同時對科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
二、 運用多媒體技術攻克教學難點,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率
有些實驗所需的時間較長,可能需要幾天或者一個月才能完成,這樣就導致學生無法直接觀察到很多實驗過程中發生的科學現象。那么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對實驗的全過程有一個了解,觀察到重要的科學現象,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制作電子課件,在課堂上利用投影技術給學生進行展示。在課前就可以提前把實驗過程錄制下來,通過軟件進行編輯,形成電子課件用以輔助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除了能大大節省實驗過程中等待結果出現的時間,同時也能全面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進行“小苗的誕生”教學時,一般種子萌發的時間都需要幾天才能完成,如黃豆芽、大豆等。顯然在實際教學中,一節課是不能完成該試驗的,教師只能通過錄像記錄下來小苗誕生的過程,然后在上課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了解到小苗成長的過程。又比如進行“動物的食物”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愛看電影的特點,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與動物相關的影像資料,讓學生可以從視頻中了解到,那些生活中不常見的動物的進食特點。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也能幫助學生掌握更系統、更全面的知識,寓教于樂,綜合提高科學教學效率。
三、 為學生提供自主創新學習的空間,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對于孩子的終身學習和發展來說尤為關鍵。科學教師應該從學生發展的大局入手,配合新課程理念的指導,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自主創新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和探索中掌握科學知識,并掌握相應的實驗操作技巧,學會自己從中發現為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正確適當的引導,以此綜合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比如,在進行“傳熱比賽”的教學中,教師不光要在課堂上結合教材上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進行試驗探究,更應該動員學生在課后回家進行試驗,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探究,這樣能夠讓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將課本上的知識有效地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科學知識,創新實驗思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豐富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 總結
本文從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情、提高科學實驗教學效率、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三個方面對如何開展小學科學教學進行了探討。因此要響應新課程理念的指導,需要教師加強對課程的研究,以全新的思維開創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充分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正確掌握科學知識和試驗方法,打造真正務實高效的科學課堂。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識,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寶.對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科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5,07:104-105.
[2] 施傳柱.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探討[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6,06:100-103.
作者簡介:吳麗丹,福建省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