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學工作者追求和預期的教學愿景。高效課堂,既要體現教學效果的“優”,更要體現學習效能的“高”,做到學教相宜、學教相長、協調發展。在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創新理念,與時俱進,重新建構教學框架,有效優化教學環節,深度創新教學方式,實施更科學的教學方略,推動教學最優化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有效構建;策略;實施
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學工作者追求和預期的教學愿景。筆者以為,高效課堂,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效果的“優”上,更要體現在學生學習效能的“高”上,并且實現學教相宜、學教相長的協調發展目標。但筆者發現,仍有部分高中數學教師片面理解“高效”一詞的內涵,簡單的認為高效課堂,就是講解內容多、學生掌握多、教學容量大。而嚴重忽視了學生主體以及學教特性的顯現。
一、 植入時代元素,讓課堂充滿活力
學科教學始終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相切合。只有將學科教學與現實社會、科學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充分釋放和展示學科課堂教學的時代特點和活動元素。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最為關鍵、也最為活躍的教學因素,其自身的參與度和配合度,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一定要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與科技成果深度融合,通過現實社會中的生動事例呈現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內涵,通過豐富多樣的網絡器材展示嚴密深奧的知識架構體系,讓高中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課堂的科技度、現代感和生命力,為高中生主體內生動力的充分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排列和組合”知識點講解時,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器具以及現實社會場景,通過電腦、投影儀,向學生展示某人到郵局投遞信封的場景,同時設置事先準備好的教具,讓學生用準備好的5封信投放到信箱中,組織他們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學生面對多媒體教材設置的生動教學場景,親身其中感受投遞信封的過程,能夠讓高中生產生愉悅心理,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和活力。
二、 強化互動互促,讓學教充分相長
課堂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深入交流、交換觀點、情感交換提供了有效載體和渠道。加之教育運動學者明確指出,只有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兩個“原水”充分攪動起來,流動起來,才能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學教活動深入開展,教學效能充分提升。不可否認,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部分高中數學教師不注重和學生的交互交流,強調教師的“講解”的核心作用,導致教與學不相宜,不能調頻共振。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就要充分將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組織開展起來,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和推動,促使高中生能動、積極的配合和參與教師的講解教學、深入地響應教師開展的案例探究,主動的與其他同學深度的交談討論,從而使課堂教學這一汪活水能夠充分涌動起來,展現生機活力,實現學教共進。
如“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教學中,教師改教師單獨講解為師生共同探討,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師:設置“解不等式x2-3x+2x2-2x-3<0”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分析。
生:開展分析,指出該不等式是一個分式不等式,其左邊是兩個關于x的二次三項式的商,根據商的符號法則,它可以化成兩個不等式組:x2-3x+2>0x2-2x-3<0或x2-3x+2<0x2-2x-3>0。
師:引導學生進一步研析,指出,原不等式的解集就是上面兩個不等式組的解集的并集。
生:根據課本教材內容予以求證。
師:是否有其他的解決途徑。
生:思考,指出可以根據積的符號法則,可以將原不等式等價變形為(x2-3x+2)(x2-2x-3)<0。令(x+1)(x-1)(x-2)(x-3)=0,可得零點x=-1或1或2或3,將數軸分成五部分(如圖)。由數軸標根法可得所求不等式解集為:{x|-1 師:總結,讓學生注意數軸標根法適用條件;思考x2-3x+2x2-2x-3≤0的等價變形。 三、 倡導主體探析,讓學生更大進步 常言道,授人以漁,貴在得法。有少數教師講授解析問題方法策略,不切合學生主體認知規律和實際,單一呆板,直接灌輸。教育認知學指出,學生主體獲得學習技能的途徑,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傳授,也需要教師的親身實踐探究。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下,學生永遠是課堂中的決定性因素,仍然是教師教育教學不變的“中心”,倡導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實施的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策略。高中數學教師只有發揮教學主導作用,精心構建設計教學環節,策劃教學活動,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在高效課堂教學中實現學與教的同步提升、同步增強。 參考文獻: [1]姜慶威.論如何加強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J].新課程學習(上),2014年06期. [2]陳軍.探析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建設的優化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年12期. [3]許春紅.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實踐探索[J].才智,2014年19期. [4]顧引進.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技視界,2014年17期. 作者簡介: 魏丹丹,江蘇省邳州市運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