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教學要想高效,需要我們教師潛心研究,不斷創新,打造充滿靈氣的課堂環境,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才會衍伸出預料之外的精彩?;瘜W生成性課堂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內化認知,感受精彩,獲取全新的體驗。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成性教學;實施研究
在初中九年級的教學中,出于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尊重,基于教材內容和教學高效性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教學的生成性。特別是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由于學科特點和學生所面臨的中考要求,更需要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的完美生成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完成知識學習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雙重要求。下面我結合這幾年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生成性的實踐,談一談對初中化學教學中實現生成性教學的看法。
一、 合理預設,為生成奠定基礎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生成需要合理的預設為基礎,預設教學內容是對教材的合理解析和對知識點的分步驟展開,體現的是對教材內容的尊重,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充分重視。生成要在預設的基礎之上,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比如:在學習溶液的酸堿鹽性質的時候,我通過對初中化學教材的內容進行細致解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合理地預設了教學結構和知識脈絡。在這樣的架構下,再結合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合理的、有針對性的調整,目的是在保證教學內容合理預設的前提下,實現教學生成。我針對這堂課中的一個教學環節:“氫氧化鈣”的教學,針對不同的班級進行不同的教學引入。對于一班我采用了詩句引入,這樣設置的原因是因為九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是語文老師,他們班的學生學習偏重于文科的特質。語文的良好基礎,為這堂課的教學提供了較好的知識條件,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在九年級二班我采用的是一則網絡新聞,在教學的一開始,我做了一條新聞報告,說一起交通事故中,造成滿載硫酸的槽罐車中的硫酸大面積的泄露,為了降低對環境的進一步危害,消防部門采用了氫氧化鈣進行阻斷和掩埋。那么請同學們分析一下為什么要采用氫氧化鈣來掩埋和阻斷硫酸呢?能不能用水來沖洗呢?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這樣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之所以在九年級二班這樣設置教學引入,是因為九年級二班偏重于理科,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比較強。通過這樣的設置,更好地體現了教師對學生和班級個性發展的需要。
學生是生命的個體,不同學生的情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做好預設,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可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教材內容的預設,還要關注學生和班級個性發展的需要。
二、 善于發現,優化生成效果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到處都存在著生成性的內容和資源,可是,好多教師對這些資源卻是熟視無睹、視而不見。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缺乏對教學過程中生成性的觀察和思考,缺乏對這些生成性的價值認知。所以,教師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優化生成效果。
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注意觀察學生的舉動,注意聯系教學的生成性,捕捉生成性的資源。在學習酒精燈使用的時候,我組織了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在學生們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男生,由于疏忽把酒精燈打翻了,酒精灑到桌子上,瞬間引起了火,學生們嚇得不知所措,這種情況下我并沒有進行滅火的動作,而是叫大家冷靜,并大聲地喊道:“同學們怎樣才能滅火?趕緊行動!”一語中的,學生們從慌亂中清醒過來,紛紛采取措施進行滅火。有的學生用濕布覆蓋的方法,滅掉了桌子上的火。我對這位學生進行表揚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今后再發生類似的意外事故,我們應該怎么做?這樣原本只是一場意外,卻帶來了難得的生成性教學資源。之所以能夠實現良好的生成性,原因在于教師在教學中善于觀察,善于發現教學中生成性的資源,并進行了合理地運用和放大。
可見,在教學中隨機應變,不僅是要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中善于觀察和發現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并隨機應變地加以處置和放大,使之形成更好的教學生成性,從而助推學生輕松理解化學新知。
三、 強化互動,開放生成性資源
師生、生生互動的課堂才是富有生氣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中生成性資源自然才會高效。事實上,生成性資源很多情況下是在課堂教學中隨機產生的,蘊藏在互動的課堂情境中。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有利于開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有利于生成性資源的有效產生。合理的、睿智的利用這些資源,是對教師教學藝術的考驗。
比如:在學習酸堿鹽溶液的時候,學生對于溶液的濃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缺乏量化的知識,同時學生也產生了進一步了解溶液含量和配比知識的愿望。在這樣的基礎下,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流互動,形成新的教學生成。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用到溶液配比的例子,學生會舉出:農藥的兌水比例問題。要達到除草滅蟲的目的,農藥的配比必須要達到量化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殺蟲、滅草的經濟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經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實現了知識的銜接和生成。為了進一步學習溶液組成的知識,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互動,通過討論解決溶液組成的問題。在交流互動中,很好地實現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有效突破。
可見,加強交流互動是實現課堂教學生成性的重要途徑,營造活潑輕松的課堂氛圍是生成性課堂的基礎。有效的交流互動,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組織,需要教師適當的“借題發揮”,從而不斷擴大生成性教學效果,積累教學資源。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注重課程的生成性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然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設置和放大生成性的成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初中化學教學的生成性。
作者簡介:
徐成榮,江蘇省淮安市清浦開明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