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要:初中生剛接觸化學這門學科感覺很新鮮,但要想學生始終在課堂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絕非易事。這就看我們化學老師能否把化學課堂上出藝術性、趣味性、情境性、實效性,就看化學老師采取的教學手段是否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開放思維。高效課堂還要看學生的參與率和合作互動狀況,看學生是否心隨課動,情隨師變,通過化學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動耳、動嘴、動腦、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把化學課堂上出成效來。
關鍵詞:初中化學;激發興趣;教學情境;優質高效
隨著初中化學新課改春風的沐浴,初中化學課堂呈現出一派新鮮、新穎的景象,化學老師的教學理念得到有效的轉變,擯棄了過去“師道尊嚴”“絕對權威”“不可挑戰”的舊思想,老師開始俯下身去,主動地與學生開展多姿多彩的教學活動,化學教學模式也得到有效的更新,過去的填鴨式的滿堂灌開始被學生展示、學生質疑、實驗演示、自主探究和小組互動所取代,教學手段由過去單調、乏味的講述法被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所取代,學生由過去被動的聽眾一下子成為化學課堂的主宰,真正實現了“我自主、我參與、我快樂”,學生能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激發情感,煥發熱情,手腦并用,激活自己的創新思維,催生想象能力,把化學課堂打造成高效、優質的課堂。
一、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此老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個性和情感,學生個性獨特,興趣廣泛,對新生的事物和新的現象感興趣,有刺激感,好奇好問,此時老師給予他們展示、表現的舞臺和機會,千萬不能求全責備。相反老師應用欣賞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帶有正能量的肢體語言,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互動;其次利用多媒體構建美輪美奐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聲音、圖畫、聲像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輕松。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產生魔幻的感覺,產生極大的興趣,例如,Fe+2HClFeCl2+H2↑產生無色氣體,溶液變成淺綠色,學生感覺很好奇。還有為了展現化學的神奇我還當眾拿著一顆生銹的鐵釘放入有稀硫酸的瓶子里,請同學們看清楚了,會發生什么現象?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都被調動起來了,目不轉睛地看,學生們驚奇地發現鐵釘的銹漸漸消失了,變得光亮,原來無色的液體漸漸變成了黃色溶液了。在學生沉浸在化學實驗的神奇時,我不失時機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這個化學變化的方程式上來,這樣就為高效的化學課堂奠定了一個基調。
二、 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
化學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家里使用殺蚊蟲的“槍手”“全無敵”,洗頭發的用的“海飛絲”“飄柔”,洗澡用的沐浴露、香皂,洗碗盆使用的洗滌精,使學生感覺到“哇!化學還有這么多的神奇的妙用”,使初學化學的學生更加充滿好奇。但隨著化學工業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下降。例如清澈的小溪、清新空氣漸漸離我們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色渾濁的河水、湖水,嚴重影響了我們的飲水安全,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導致空氣中飽含著濃濃的CO、SO、CO2,甚至非常有毒的氣體,成為人民產生肺病的“頭號殺手”,使學生無形中產生環保意識,使學生立志學好化學的欲望,將來成為一個環保的護衛者。我在講CO、CO2性質時,我用許多生活事例講述CO、CO2的危害。例如在嚴寒冬天封閉的空間里燃燒煤爐會產生煤氣中毒,其實這個煤氣就是煤炭沒有燃燒完全釋放出來有害氣體,這個有害氣體就是CO,這樣學生就會明白燒煤爐為什么伸到外面,學生恍然大悟。接著通過生活故事聯系化學知識:在不久的將來,世界上一些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例如馬爾代夫將在地球上消失了,學生非常吃驚。這時我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CO2知識上來,因為我們的人類每天通過化工廠,汽車尾氣無節制向空氣中排放大量CO2,導致地表產生“溫室效應”,全球氣溫升高,使兩極冰川、高山冰川、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拔較低的島國自然淹沒了,使學生自然產生節能減排的環保意識。
三、 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初三化學課堂,過去老師完全獨霸課堂,學生成為被動的看客,沒有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時間、空間,盡管老師滔滔不絕、洋洋灑灑,可是學生卻呆若木雞,其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考試成績,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老師無奈恨鐵不成鋼,學生困惑,怨老師講得太多太快太深。殊不知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被激發起來造成的。為此每節化學課新課之前,我都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認真填寫導學案的課前預習練習,了解化學實驗課操作的簡單流程,記下自主預習中見到的疑點、難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在化學課上的團隊意識,并且能夠互助互學,取長補短,采用合作探究是最有效的途徑。例如,開展實驗O2和H2的制取,首先讓全班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成員由A、B、C三個等級的學生組成,并且實施男女搭配,合作探究的問題從所需化學實驗器材、化學藥品到制取的實驗裝置(注意正確裝置),O2、H2兩種氣體收集的方法有何不同,以及檢驗是否收滿的方法,每位同學都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然后組間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互動合作交流,然后達成共識,再讓化學老師實驗演示,最后每組每人動手參與制作,使學生深深地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敢于思考,勇于實驗的探索精神,增強了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能激發初三學生對化學的熱愛、興趣,化學老師可以打破陳規,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地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融樂、融情于化學教學,自覺動耳、動眼、動腦、動手,其教學效果一定是有趣的、高效的。
參考文獻:
[1]唐久.化學教學論與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7).
[2]張文.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06).
作者簡介:
王凱,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泗陽縣泗陽王集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