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初等教育中參與度極高的基礎課程,在我國現有的各級教育,包括中職教育體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體驗式教學的良好應用可對中職數學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從體驗式教學法的定義以及其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展開詳細論述,以期為今后其他教職人員的相關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中職學校;教學運用
數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它區別于專業課的針對性,是一門需要所有學生都應該掌握的課程之一,與語文、英語等科目有著相同的地位,但又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常規的教學方法,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很難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中職學校學生自身基礎差,需要教學人員改變一些教學方法,以適應其特定情況下教學的要求,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質量。體驗式教學法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傳統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過程單一枯燥的老毛病,一改教學效率低的狀況。在教學過程中,體驗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數學知識的感知力和實踐性,在參與和互動的課程中,學習到數學的精粹,從而更好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一、 中職教學中數學課程教學現狀
(一) 中職學校生源素質存在局限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優秀技術人才的使命。選擇中職教育學習的學生,為了畢業后更好地就業,其學習方向和人生規劃都更側重于相應的專業課程上,自身對于數學這種基礎學科并沒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普遍存在“既然沒有用,就不去學”的認知。而由于重視程度的不足和學習自律性存在欠缺,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學習興趣,同時在絕大多數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存在局限的前提下,學生幾乎不會主動去提升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 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一直以來,教學的初衷就是將課本上的知識通過教師的教學,傳授給學生。然而就是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得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思想僵化、教學方法單一,極大地影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教學空間受到極大的擠壓和限制,教師對該學科的教學僅僅局限在了課本知識的傳授和自己的學識上。這樣的課堂教學像走流水般的千篇一律,教師沒有教的興致和積極性,學生也學得枯燥乏味,逐步失去學習欲望和興趣。
(三) 數學教學過程缺乏實踐
中職教育是一種非常重視學生技能培養的教育模式,學生對于學科是否能促進就業有很明確的認識。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從技術操作的角度出發,其實是屬于相對被動的學科。數學的技術目標性相對較低,課本中的知識也不具備技術實踐的可能性,教學大綱沒有明確要求數學的實踐,教師并不會側重實踐這個方面的教學,理論達到了教學要求就是對數學教學最高的要求。從經濟層面的角度出發,要想實現將數學理論付諸實踐,需要很多精密的儀器和設備。對于中職學校來說,經費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負擔,為了更好地發展專業技術的實訓,學校通常會將有限的經費更多地使用于實訓場所的建設和設備的添置,而對基礎學科卻更為忽視,特別是像數學一類的學科,基本上很難獲得添置新教具新設備的機會。
二、 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注重教師與學生互動往來的教育模式,它突出地強調師生在課堂內外創造雙邊情感聯系,增加新的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彼此都存在有效信息的交流傳遞。為了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地達成既定目標,教師從教學的根本需求出發,引導和建立一個與需要進行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人格,重視和傾聽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欣賞學生做的每一種設想,就可以彼此分享設想所產生的愉悅氛圍;從情感的角度出發,稀釋數學學習中的乏味和枯燥,幫助學生迅速準確地理解學習內容,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興趣。
三、 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學校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體驗式教學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意識與無意識統一原則,智力與非智力統一原則;愉悅輕松體驗性原則;師生互信互重的自主原則。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抒發,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教學過程中得出問題的答案,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愉悅的體驗,錘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能夠從主觀上去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提升學習能力。從體驗式教學的原則及核心出發,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將體驗式教學應用到中職教育的數學教學中去: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將服務于生活。學習的各種知識都將成為指導生活開展實踐的途徑,從教學和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角度出發,將要學的數學知識緊密地與實際生產生活相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學習數學的過程并非是單一的,要讓學生在一種發散的思維中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數學思維里體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具體運用數學,如通過鼓勵學生親自測量數據或是建立相關的動態模型的方式,讓學生全面地參與到體驗中來。通過借助相關資料解決所面對的難題,和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
(二) 換位思考,豐富體驗
開展師生角色互換活動,豐富課堂類型。讓學生體驗教師的角色,設計自己覺得豐富有趣的課堂形式。通過課堂上把學生之間關系轉化為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更能從他人的角度了解其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從而拓寬自己的學習視野和范圍,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就會更加深入。
如何將掌握的數學知識通過邏輯性的語言闡述達到讓其他同學聽懂并且吸取的傳授過程,對于換位學生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學生需要在自己的課堂開展之前,更加直接地、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梳理和學習,才能順利達到學好數學知識的目的。讓學生自己進行課堂教學、課程講解,教師作為學生聆聽學生的講課,這樣就能更好地拉近教師和學生從身份上所產生的距離感。endprint
(三) 介紹數學巨匠,渲染數學魅力
從基礎的角度出發,中職教育的學生都將是技能卓越的實施者,他們今后的工作能力將會成為改變自己乃至他人生活的先驅力量。而每一位科學巨匠都有極強的數學能力,他們都利用自己的數學能力,在科學的領域為人們的生活創造了諸多改變。在學到相關章節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些偉大的數學大師和科學巨匠,如在學習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時,介紹我國宋代著名數學家楊輝和楊輝三角及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和帕斯卡三角;介紹我國近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等。通過介紹數學巨匠的生平和貢獻,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推動了時代的前行,意識到數學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無處不在,當學生意識到掌握數學就能增加自己開展專業基本的能力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能得到提高,技能學科和基礎學科相輔相成的美好愿景便得以達成。
(四) 教學案例分析
例如在進行中職數學教材中,利用三角函數解答三角形問題的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特根據實際情況為其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某家工廠生產器械中的一個六角形形狀的零件受損,導致該工廠的整條生產線完全癱瘓,遂向我校求助,為我們提供設計圖紙,希望我們能幫助其解決問題。本質上來說,這是一道應用三角函數知識求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以此情境的創設和實際任務需求,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要求每組給出一個解決方案。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首先將圖紙分發給各個小組,要求其仔細觀察,并且可在教材中尋求解題思路,再引導學生通過三角函數相關知識,根據圖紙數據進行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正確計算出結果,還可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就感,激發起學習興趣。
結語
通過總結和分析當下中職教育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我們找到合適有效的途徑,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作為基礎課程,數學已經陪伴學生數年的學習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學者們將數學的學習作為相當重要的學科。中職學校的教學工作者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跳脫出課本的束縛,創造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將體驗式教學充分地運用到課程設置的環節中去,開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中職學校也要將數學的教學作為重點課程,提高其重視程度。只要能合理地融入體驗式教學等多種新的教學模式,就能將數學的教學任務圓滿完成,而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將是集技能和基礎能力全面發展的全能型人才。當他們走向社會時,能更好地投身于社會崗位的建設中去,為國家的昌盛繁榮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王剛.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9):56-56.
[2] 吳雪莎.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及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D].重慶師范大學,2012:363-364.
作者簡介:梁榮清,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職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