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本堂課能否順利開展。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為了節約教學時間,上課之初就直接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忽視了學生的注意力是否已經從課下集中到課堂教學之中,當教學活動開展到一半的時候才發現還有部分學生沒有融入到教學之中,浪費了時間。針對這一情況,就需要教師從導入環節入手,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在上課之初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對將要講授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保證教學順利開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導入;導入手段
開展課堂導入活動主要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下或上節課集中到本節課之中,安定學生的情緒,并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興趣。枯燥、單一的新知平鋪直敘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上課之初就無法集中注意力,教學質量可想而知。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手段來創設導入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物理課堂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我一般采取以下幾種。
一、 故事導入
盡管初中階段的學生相較于小學生而言,其心智有所發展,但是其仍處于幼稚時期,他們同小學生一樣對新奇的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物理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科目,初中生在剛剛接觸物理的時候難免會覺得枯燥、難懂,此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初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名人軼事、物理故事等呈現在學生面前,如此學生在故事中會對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然后將教學內容引入其中,無須教師過多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會自主探究。比如,我在講“阿基米德原理”這一內容之前,會向學生講一個故事;“古希臘敘拉古國王命令工匠打造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是他懷疑工匠在制作的過程中偷工減料,為了驗證他的猜測,他請博學多才的阿基米德對其進行檢測。阿基米德終日里苦思冥想都想不出要用何種方法來檢測王冠。有一天,他在浴缸泡澡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好方法,你們知道是什么方法嗎?”如此,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起來,阿基米德原理也就自然而然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了。
二、 實驗導入法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一切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都是從實驗中獲得的。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學生對抽象的物理知識不感興趣,那么教師為何不用生動直觀的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假使教師在導入環節就為學生呈現生動的物理實驗,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會為實驗所吸引。我在講“凸面鏡”這一內容之前,將一塊凸面鏡帶到課堂之中,直接展示給學生,并要求每一個學生都用該凸面鏡來照一照自己的臉,在照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自己的臉變長了,他們覺得很好玩,然后我不失時機地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用這面鏡子照臉,臉會變形呢?這喚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三、 古詩導入法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古詩常常是詩人對生活的有感而發。物理是來源于生活的,不少的古詩中也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了“學科滲透”這一理念,將古詩引入到初中物理課堂可以被認定為是“學科滲透”。學生從小學階段甚至是幼兒園時期就已經接觸了古詩,朗朗上口的古詩會給他們一種熟悉感,利用古詩教學物理可以拉近學生與物理的距離,同時古詩中充滿著詩情畫意,引導學生挖掘古詩中的物理知識,可以使學生在生動的畫面想象中自動感知物理。在導入環節運用古詩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一句朗朗上口的古詩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耳熟能詳的古詩一經教師點撥,學生自然而然會聯想到某一物理知識點,如此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比如,在講“光的傳播”這一內容之前,我引用晚唐詩人高駢《山亭夏日》中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一句,鼓勵學生談一談這句詩在表述什么內容,并提出問題:詩句中的“濃陰”是如何形成的?“樓臺倒影”是什么物理現象?水中的“樓臺倒影”是什么像?……在詩句和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光的傳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 生活現象導入法
上文提到,物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傳統的知識灌輸式的物理教學中,學生所獲得的是教材內容,是與生活相割裂的物理內容,這自然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也無法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理解這些抽象的內容。此時,就需要將生活內容引入其中,以此豐富物理教學內容,降低教學難度。在導入環節引入生活內容可以促使學生產生利用物理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欲望。比如,在秋冬季節,我們脫毛衣的時候,總會聽到噼里啪啦的聲音,甚至在沒有燈光的情況下,我們還會看到微弱的火光,由此可以導入“摩擦起電”內容;我們乘坐公交車的時候,當飛速行駛的公交車突然剎車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不由自由地前傾,由此可以導入“慣性”內容;夏天我們剛剛游完泳,從游泳池中上來的時候,一陣風吹過,我們渾身上下會感到涼颼颼的,由此導入“汽化”內容;冬天的早上,我們常常會在同一個窗戶上看到不同的景象,外邊的窗戶上結有一層薄冰,里面的窗戶則有一層霧氣,由此導入“液化”內容……用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來補充教師所列舉的現象,在大量的感性現象的積累下,學生自然而然會獲知其產生的物理原因,提高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
總之,教師在組織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注重導入環節,采取多樣化的導入手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舒.中學物理教師課堂導入有效性的教學反思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2] 王惠紅.淺談初中物理課堂導入的方法[J].學周刊,2014,(5):194.
作者簡介:谷四四,甘肅省嘉峪關市第六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