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璐??
摘 要:現如今的社會日新月異,孩子每天接觸的新事物也很多,他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來自外界的多種多樣的影響。在生活中,他們一直會收到來自成人的各種評價,不管是學習活動還是日常生活,他們總是為了得到成人的肯定而不斷努力。久而久之的就會讓孩子養成不服輸的性格,從而形成強烈的好勝心。
關鍵詞:大班幼兒;好勝心;正確疏導
案例一:午睡起床以后,我帶領孩子去操場進行體育游戲。在他們玩到尾聲的時候,小欣走到我的面前向我挑戰,要跟我絕一勝負,我很愉快地答應了,然而我也并沒有想故意輸給他的想法,因為他是一個好勝的孩子,我想讓他明白其實輸贏并不重要。于是在旁邊幼兒的加油聲中我倆開始了跑步比賽,一輪下來的結果很顯然是我跑得比較快,這時候小欣有點不服氣,他表示還想比兩輪,沒想到他還是輸了。最終他還是沒有忍住眼淚,小臉漲得通紅,堅決地站在原地不肯走,任憑我和其他孩子怎么勸,他都哭著表示還要跟我比。
回到教室里,旁邊不少孩子都在勸他:“輸了又沒什么大不了的,以后還可以繼續練習的嘛!”可是他就是不愿意聽進去,還用眼睛瞪著他們。我把他拉到身邊跟他說:“因為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輸或是贏其實都是大家必然會經歷的事情……”聽到我的話,小欣低下了頭、撅起了小嘴,什么都沒說。為了這件事情,我特地與孩子展開了一次談話活動,不少孩子愿意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都覺得小欣今天的反應是不對的,而小欣卻表現的不以為然。
大班孩子的內心跟這個年齡段之前的不太一樣,他們不再滿足于了解表面現象,而要追根問底,這主要表現在智力活動的積極性這方面。
案例二:在進行語言活動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不少幼兒都舉了手,我環顧了四周,最后請了小宇來回答。小宇是我們班級比較懂事聰明的男孩子,他說出的答案完全正確,當我請小宇坐下去的時候,小欣在旁邊嘀咕了一句:“哼!他把我的答案搶走了!”我聽到了以后馬上轉過頭對他說:“你和小宇都是喜歡開動腦筋的好孩子,但是答案只有一個,他并沒有搶走你的哦!”
什么是好勝心呢?答案很簡單,所謂的好勝心就是凡是都要爭第一,經不起失敗。由于幼兒的年齡尚小,他們很難理解好勝心的利與弊,但是我們成人應該終其原因深入研究。孩子在不斷的成長,他們喜歡橫向的與同伴進行比較,以這樣的方式來了解自身的缺點不足。其實他們不知道,橫向的比較結果還是需要通過改善自我來體現成效。要想超越別人,首先就要超越自己。如果自我定位沒有放準確,那么就容易導致惡性循環,孩子內心的好勝心就越來越強,從而步入嫉妒的深淵。
那么,如何幫助幼兒構建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過勝的好勝心所帶來的危害呢?
一、 與孩子建立和睦的師幼關系
作為一名與幼兒經常接觸的成人,我們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不論是學習訓練還是飲食作息,都需要我們幼兒教師非常的注意。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來與其交流。在孩子的眼中,我們教師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有時候甚至會讓他們產生敬畏的心態,不敢跟教師親近。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蹲下來”跟幼兒交流。這里的“蹲下來”并不是單單指身體軀干的“蹲”,而是把自己的心向著幼兒,試著與孩子用心溝通,讓孩子感覺到教師也是平常人,從而樂意跟教師敞開心扉。
二、 多與孩子溝通,讓他們對自身的優勢和缺點有一定的了解
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我們教師經常可以發現他們內心的想法,一旦發現有任何的偏差,我們就能及時為孩子糾正。在教學活動、自主性游戲活動和一些日常活動中,每一位孩子的表現都會不太一樣。有的孩子對待新事物比較膽怯,不敢主動的投入活動,生怕做不好遭來同伴和成人的數落。其實他們一旦獨處了,很有可能會積極地去做嘗試。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增強自信。而有些孩子天生就特別的大膽,不管什么事情都樂意去參與,他們覺得自己樣樣都行,簡單來說就是比較自負。這樣的心理也不好,容易在遇到失敗以后受到嚴重的打擊。教師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比如:“你是一個很棒的小朋友,很多事情都做得比其他小朋友好很多。可是你的年齡還小,你遇到的困難只是我們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有些事情看上去很簡單,其實要想做好它很難。當你遇到困難或者失敗的時候,你不要傷心,因為正是由于你的失敗,你才會懂得這件事情應該怎么做才會更好。如果你一心想著要每一件事情都贏過別人,那么你就會覺得非常辛苦。請你不要太在意贏或者輸,有時候輸也可能會帶給你成功哦……”
三、 成人樹立良好的心態和榜樣,促進孩子健康的心理發展
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我們成人千萬不能責怪、謾罵、譏笑他們,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加上成人施加的壓力以后就等于是雪上加霜,甚至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喪失競爭意識。作為成人,我們自己也不能有太強的好勝心,凡是都要放平自己的心態,用這樣的心態來影響幼兒,讓孩子懂得參與競爭既是展示自己,也是檢驗自己的不足,從而求得進步。
孩子有好勝心其實并沒有錯,他們喜歡探索,喜歡比較,喜歡為了吸引別人的目光而奮斗。我們成人應該告訴孩子,愿意與別人比較是一件好事,但是好勝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人,好勝的目標是學習的本領和態度。就算是輸給了別人,也要知道自己的薄弱環節,爭取下一次做得比這次更好,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去,孩子才能積極地面對輸與贏。
參考文獻:
[1]《家長需引導孩子的好勝心》.
[2]《大班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簡介:盧璐,江蘇省蘇州市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