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提出了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內涵、教學設計程序,并以“學會構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學會設計其他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為主線,設計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課,為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提供了案例。
關鍵詞: 化學核心素養;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問題境脈;教學設計
2014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其中“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在此背景下,柳州市柳南區教研室開展了主題為“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研究”教學研討活動,筆者執教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一示范課,收到了與會專家和教師的好評。
一、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內涵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明確了中國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守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維度,全面展現了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而形成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是指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設計等一系列教學環節均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依據。
二、 基于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程序
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 三維目標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效融合
在此次課改中,三維目標的制定需要立足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這樣才能使兩者有效融合,發揮其最大效應。在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中,若只考慮三維目標或只考慮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這樣的想法都是片面的。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需將把三維目標作為“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底”,并以此來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活動方式。由此,“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目標定位如圖1所示。
圖1
(二) 問題境脈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效融合
學科核心素養實際上就是一種把所學的學科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真實生活情境的品格和能力。要養成這種素養,意味著學生的學習應該是在一個又一個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主題或項目中通過體驗、探究、發現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養成自己的品格,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此,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習是人和真實生活情境之間持續而有意義的互動,在未來的素養教學中,情境設計能力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具備的核心教學專業素養。因此,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未知”的、“原始”的、“實際”的問題情境,并以此為主線,將整個教學融為其中,從而統領整個教學過程,這就是“問題境脈”。在問題境脈中融合著化學課的核心素養,從而使整個課堂更具有學科魅力。
所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以干冰制作視頻吸取眼球,以如何構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模型?—如何自己動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如何設計其他的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作為教學主線將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裝置和收集方法以及驗證和驗滿等主干知識串聯其中,并與學科核心素養有效融合,如圖2所示。
環節 問題境脈 素養目標
環節一 如何構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模型? 能根據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模型舉一反三構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環節二 如何自己動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 通過動手實驗,教師通過同屏技術將拍攝的實驗照片進行展示,讓學生評價這樣的操作是否正確,提醒學生要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從而提升學生科學實驗的素養。
環節三 如何設計其他的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綜合應用于鞏固。
圖2
在本節課中,筆者采用兩大策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為學生植入有益終身發展的品格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星.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J].化學教學,2017,(5):3-7.
[2]朱鵬飛,徐惠.核心素養的研究進展及對化學核心素養構建的啟示[J].化學教學,2017,(7):3-7.
作者簡介:
羅琳,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第二十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