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敏??
摘要:對于很多的高中生來說,都會面臨著很多的壓力,尤其是面對數學的時候,更是感到壓力倍增。因為數學需要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靜下心來去鉆研,但是高中生面臨的作業有很多,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實現,進而導致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不是很理想。因此,本文從高中數學教師實際教學的過程出發,努力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積極心理暗示,討論一套積極暗示的路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積極暗示;應用
積極心理暗示對于一個高中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高中生的積極心理暗示,讓學生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增強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學習高中數學。
一、 積極心理暗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依據
(一) 理論依據
積極心理暗示是一種良好的心理,能夠讓人熱愛生活、熱愛他人、熱愛生命,始終保持著一種昂揚向上的心態,始終充滿著快樂的力量。以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志的積極心理學提出要關注人的心理機能、重視人潛能的發揮,要把促進人的健康成長,激發與培養人的積極情緒,幫助人獲得快樂與成功。理論是指導我們實踐的力量,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積極心理暗示的過程中,要明白理論的來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實踐依據
通過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積極心理暗示的應用,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他們在受到老師的積極心理暗示后,就會變得很主動,變得更加開朗、外向,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的討論中來,促進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也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這是經過很多年的跟蹤研究,并定期的找教師與學生進行深度的訪談,得出的結果。由此可見,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主動地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 積極心理暗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積極心理暗示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加以應用,對教師和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 教師的重要性
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同時也是積極心理暗示的主要實施者,因此,積極心理暗示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收獲。因為教師是主要的實施者,首先需要保證的是教師的心理是健康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習一些積極心理暗示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做到如魚得水。這樣鍛煉了教師的心理,讓教師始終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有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完成互動,完成教學任務。
(二) 學生的重要性
學生作為被積極心理暗示的受益者,有助于學生努力開發自己的大腦,完成對數學清晰的認識,更好地接受數學的知識。積極心理暗示實際上就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讓學生感到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數學的學習,并能夠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即便是教師的不對,學生也可以勇敢地指出來,所以說這同時也是對學生膽量的一種鍛煉。同時,積極心理暗示可以在學生的心中扎根并且“擴大化”,讓學生在遇到同樣的問題的時候,即便沒有教師的積極心理暗示,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思路,這才是最重要的。
三、 積極心理暗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積極心理暗示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中占據著一席之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 教師必要
由于高中數學需要較強的思維邏輯,但是有很多學生對數學存在著畏懼心態,此時他們的思維就會處于混亂的狀態,就會對教師教學造成一定的困擾,影響教學進度。因此,進行積極心理暗示,有利于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互動,讓教師在講授數學時更加有激情、有動力。教師得到了來自學生的反饋,就會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積極心理暗示對于數學教師是必要的。
(二) 學生必要
每一位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因此,高中生中就會存在一群這樣的同學:他們不敢和老師說話、不敢回答老師的問題、不敢與同學進行交流……對于這些同學,進行積極心理暗示是非常有必要的。或許是因為對于數學的畏懼,或許是因為對于老師的害怕,他們處于這樣的狀態中。數學教師實現積極心理暗示,有助于學生開拓自己的思維,跟上教師講課的節奏,并在積極心理暗示下回答教師的問題,與同學進行思想、思路的交流。這樣,數學教師與學生之間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促進教師對數學更好的教學,促進學生對數學更好的學習。
四、 積極心理暗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教師在進行積極心理暗示的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 培養積極情感
任何事物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感情深,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由于有些同學的心理還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受到一些情感的影響,就會對數學的學習放棄。教師在教學時,要滿懷激情,用自己的激情去打動學生,讓學生融入到數學的美好情感中,與學生產生共鳴。據調研得知,有的數學教師由于激情很高,導致很多學生也是站著聽課,這樣教師與學生就形成了一種“合力”,共同完成對數學的學習。教師要擁有一顆愛心,去暖化學生的“尷尬”,讓他們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來。其實,很多學生是希望加入到數學課堂中的,但是就是不敢。這個時候,需要教師的一個眼神、一次點頭、一回詢問,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同時,教師要善于觸發學生的積極敏感性,把握時機。比如,教師在講授《概率》的時候引入彩票的概念,讓學生去討論生活中關于彩票中獎的事例。這樣就會在學生之間引發大討論,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還接觸了生活,開發了智力。
(二) 增強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是一個人對于自己可以完成相關事件的信心強度,自我效能感越強,證明學生越有信心完成。同樣,教師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最大的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學好數學,并且是一定可以學會數學。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注意把握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準確地對其進行獎勵和鼓勵,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對自己增強信心。同時,由于每一位學生對數學的理解程度不一樣,因此,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要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這樣更加適合學生的發展。學生在做了教師設計的題目后,感覺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就是學生自信心的增加,同樣學生在做其他數學題的時候就不會產生畏懼。自信心的增加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要多次地、持續地對學生進行自信心的培養,這樣學生就會在不斷地鼓勵中鞏固自己的自信心,更好地學習數學。endprint
(三) 培養意志力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肯定知道數學的發展是一個艱難的歷程,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的數學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明白數學發展的艱辛。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尤其是高中數學更是如此。教師要教導學生:出現了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戰勝數學的勇氣。此時,意志力就會起到巨大的作用。有的學生就會想:這道題,我非得做出來不可。這其實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表現。我們要求學生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遇到難題一定要學會思考,想盡辦法找到解決的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題目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讓學生經過努力的思考和討論后得出結果,這樣他們的幸福感更大。
(四) 教學方式多樣化
任何人對同一件事做多了都會感到疲勞、厭煩,此時就對教師提出了挑戰: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采取多種方式對高中數學進行講解。教師在上數學課時,不能一味只是教師在講解;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去開發他的思路,也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也可以間斷運用圖片、電腦、動作表情演示等方式,為學生營造相似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感覺到事物的存在,這樣學生就會主動的思考問題,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教師要與時俱進,熟練使用電腦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高中數學課堂。
(五) 積極實踐
數學不光是在課本上學習的,更重要的是學會用數學的知識與思維去指導我們的實踐生活,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進行積極的課堂和課下實踐,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教師使用積極心理暗示技巧,讓學生重拾信心。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美。因為美可以給學生帶來享受,可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讓學生在數學美的熏陶下,掌握數學的知識。
五、 總結
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地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暗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征服數學難題,讓學生不再懼怕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李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走在新課改前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6).
[2]岳曉東.高考超常發揮和心理暗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3]王雁.論數學教學積極心理場的構建[D].蘇州:蘇州大學,2016:10.
[4]張靈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數學學習動機的強化[J].高校招生:理論研究,2016,(3):7-8.
作者簡介:
盧秀敏,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永定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