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成??
摘要: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初中生學習化學時,穿插環保知識,讓學生體會利用化學知識來進行環境保護的樂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對于初中化學教學現狀的分析,通過具體的案例,把環保知識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環保教育;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對于環保教育的理念,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需要建立穩固、積極的理論基礎。不能要求在一節化學課中就能把所有的知識點全都考慮到,有時候化學課無法達到學習很多環保知識的效果,這就需要初中的化學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方案的設計。因為一個化學學得好的人,他的邏輯是非常清晰的。化學的學習包含很多方面,計算能力、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等等,但是思維方式在其中占據核心地位,所以將環保理念貫穿于化學教學之中是極為重要的。讓學生對于學習可以有一個更加輕松的態度,把學習作為探索的過程,這樣才能產生較好的學習效果。從長遠來看,學生化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其成長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環保理念的教學,學生可能在生活當中就會加強自己的環保意識,同時會思考如何用化學知識來進行環保,這對于學生知識和意志品質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 初中化學現狀分析
對于目前初中老師的教學來說,更多地體現在把書上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而沒有真正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只知道某個知識點,卻對其由來以及更深層次的理解一無所知。但是國外教育就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的缺失,老師喜歡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在實際問題中體會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在化學的學習中更為如此,學生利用化學知識來進行環保方面的分析與創新,有利于學生加強自身的學科素養與專業知識,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相比之下,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一些課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知識點,但是通過合作與交流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化學知識應用能力。通過環保問題這類實際問題可以使得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思考能力得到鍛煉,學生的知識體系也會更加地鞏固,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進步,這才是教育的核心工作。初中化學教學中對于環保這部分提及得并不算多,但是環保問題已經實實在在地成為了化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酸雨、白色污染、溫室效應等問題已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威脅,通過化學知識的應用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有效地解決方案才是化學應用的核心。同時,形式多樣的思維練習也可以添加進環保思維當中,借助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通過及時的復習來強化知識與認識,可以更加鞏固學到的知識,所以教師應該加強對復習這一概念的強化與培養。化學使得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盡可能的發揮,產生不同層次中不同的學生,加強初中學生的成績和滿意度,給較差的學生多進行教學,這是完全可能的。
三、 環保教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 環保教育實例分析
如在學習“空氣”這課題時,穿插“臭氧空洞和臭氧層保護”“空氣污染與危害”等內容,學生從中知道造成空氣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和工廠排放的廢氣。據調查表明,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標的大氣環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氣而死亡,另有10億多人生活在煙塵和灰塵顆粒物超過標準的環境中。歷史上因空氣的嚴重污染造成的災難不少,且是觸目驚心的。
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把課本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綠色化學思想,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 環保知識考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何改革傳統的化學作業模式,關鍵是打破題海模式,通過去除單一題目的枯燥與無趣,重建的知識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使學生樂于接受,這樣具有高品質的教育,使得教學模式有所改善。盲目的練習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作業抄襲現象,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讓學生的學習超載,最終質量下降,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其次,在單一作業的形式下,比如中學化學題,已完全成為枯燥的計算問題。題目的單調安排,學生很難能找到樂趣,學習的積極性會受到作業的影響。不應該只是把環保知識作為知識點來進行考查,應當把環保的理念與知識體系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從內心喜歡化學、熱愛環保。
四、 總結
通過探究性學習,可以由多個學生一起合作上課的內容,提升他們的參與度,課堂氣氛也將變得活躍。通過多媒體設備與互聯網,可以更全面地利用課程資源與學習素材進行環保方面的展示,使得教育教學的靈活性與科學性增強。學生可以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使他們更愿意主動探索課程內容、探尋學習的真諦,使得課堂更加富有活力。生活中常見的環保問題加入教學內容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僅可以更輕松地學到更多的東西,還能提升自身的素養。教師的講授與環保教育相得益彰,將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調動,也讓教師授課更加輕松,課堂也將回歸最初的活力而不是滿堂灌的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傳友.以簡取勝改進實驗[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0,(01).
[2]陳治國.中學化學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2).
[3]高兆芬.淺談“比較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09,(12).
[4]曾國瓊.論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設計[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08).
作者簡介:
孫中成,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石蓮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