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教育階段,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成長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因而教師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引導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各項能力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其所具備的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邏輯性、系統性及抽象性比較強,而小學數學教學對象為小學生,雖然其具有較強好奇心,然而想象力及理解力仍舊比較差,所以,在當前小學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矛盾存在,即學生特點與數學學科特點之間存在的矛盾。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使這一矛盾問題得到較好解決,比較重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對學生好奇心較強這一特點進行運用。在學生具有較強好奇心基礎上,則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便能夠產生較濃厚興趣,具備較強學習興趣基礎上,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可使學生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可使實際教學及學習過程中的很多問題得以較好解決。另外,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數學水平比較差的學生可提升自身水平,并且能夠使其自信心得以增強,可更好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難,可使良好學習習慣得以形成;對于數學水平比較差的學生,通過培養其學習興趣,可使其能夠不斷提升自我,不斷發展,從而使其數學水平及能力得以更好提升,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一、 強化教師新課程改革觀念,奠定思想基礎
為了保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筆者建議,應當強化數學教師新課程改革觀念,使數學教師在校園內部引導教學改革之風,在觀念上摒除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嘗試不同的教學策略,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注重發揚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作用,從而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以有效的改革氛圍潛移默化部分教師落后的教學思想,從而為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奠基。具體的實踐做法,筆者認為,可以在小學各年級組織開展數學教學研討大會,重點探討如何有效滲透新課程理念于小學數學實踐,力求優化實踐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數學教師自身更應當積極學習和精心研讀新課程理論,在不斷地嘗試中總結出有效的教學經驗。
二、 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因素,培養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課堂教學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教學,變“苦學”為“樂學”。小學數學教材中充滿著豐富的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教學中要善于挖掘這些因素并利用這些因素為教學服務,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新課改新教材的一大特點是將教學內容融入一個個情境中,我們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插圖、故事等創設情境,啟發學生觀察、想象,寓教學于娛樂之中,使兒童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學習興趣不斷增強。
三、 組織小組合作教學,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
新課程改革中曾明確提出,要激發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在合作學習中看到他人的學習優勢,進而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優勢互補,促進數學能力共同提高。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理解困難、解題復雜等特點,因此,當小學生依靠個人能力無法獲得有效的突破時,他們也急需利用合作學習的優勢來解決學習的困境,因此,在數學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實施小組合作教學不可或缺。
比如,教師在教學有關“分數”的相關知識時,為了便于小學生理解何謂等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等分數的意義,我們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橡皮泥制作一個蛋糕模型,然后讓小學生組成小組討論如何分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從而在滿足小學生動手實踐需要的同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理解分數的相關意義,如此,教師再向學生細問“那么分數在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具體體現呢?”學生便不難再回答出教師的問題了,進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 嘗試教學游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參與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是調動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源動力。幼年時期的學生,其在主觀思想和行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熱愛,多動的他們在數學課堂學習中似乎片刻不得安寧,如此,小學生均“各自為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又如何實現。在這樣的教學情況下,數學教師不如順從小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嘗試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游戲教學,從而讓更多的小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氛圍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知識時,為了激發小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參與實踐游戲。如給學生若干個等體積的正方體,讓小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看哪位同學能夠擺放出最多的樣式,從而讓學生理解無論如何擺放,只要等體積的正方體個數不變,那么最終被擺放出來的立體圖形體積也是不變的,此種游戲教學方式,一則增強了小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二則,對于開發學生數學思維,提高智力也是具有重要幫助的。
五、 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參與的樂趣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重的心里,在課堂中可以發動學生動手實踐或親身制作簡單學具等活動,引導學生思維走向,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例如:在學具制作過程中,可以實施分組制作,每組設定任務目標,并根據老師提供的圖片實例作為參考,允許學生在制作上拓展思維,利用制作出來的學具畫出各種圖形。通過實踐操作活躍了學生的自主創新思維,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讓學生體驗到參與制作的樂趣,同時,它會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通過自身的探索后獲得成功,體驗到參與之樂。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改變傳統單一、機械的教學面貌,我們數學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如強化教師新課程改革觀念,奠定思想基礎;組織小組合作教學,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嘗試教學游戲,增強學生學習數學參與度;合理布置數學作業,為學生減輕學習負擔,進而凸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在數學領域實現更深層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小玲.如何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8).
[2] 陳菊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6(17).
[3] 武玉桂.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若干方法[J].知識窗(教師版),2016(9).
作者簡介:董興武,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豐樂鎮豐樂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