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時
【摘要】當今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互聯網正逐漸改變著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利用互聯網思維,將黨建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創新開展黨建工作,打破傳統黨建工作面臨的困境,形成現代與傳統、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的有效補充。本文針對傳統黨建面臨的困境進行了闡述,對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更好開展“互聯網+黨建”工作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黨建工作;互聯網+;新媒體
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社會不斷進步,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上網用網已成為一種習慣,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讓黨建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實現黨建工作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黨建工作效率,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主體地位,推進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增強基層組織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新時代黨建工作的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就是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四個偉大”之間緊密聯系、互聯貫通、互相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建設在轉變工作作風、推動行政職能、提升黨員素養、密切黨群關系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全面加強黨建工作,對于新時期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改善黨員干部精神狀態、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升黨和政府外在形象意義重大。
二、傳統黨建工作面臨的困境
面對新的歷史時期,傳統黨建工作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黨務管理繁瑣復雜。傳統的紙質檔案管理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組織架構及人員信息不直觀、更新頻率低、查詢難度大;管理方式流程繁瑣,簡單的一次組織關系轉接往往就需要跑多個部門;信息發布滯后,上下消息不對稱,難以保持上下一致。二是黨員教育方式陳舊。傳統的黨員教育,多通過“三會一課”進行,教育形式也大都是通過會議、文件、報告等載體實現,方式陳舊,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外出參觀學習受制于時間、地域、工作等因素,不便于多頻次進行;利用大塊時間,組織黨員集中理論學習,有一定難度。三是基層組織管理不便。基層黨組織點多、面廣、分散,存在著工作開展不均衡、管理觸角不深入、黨員教育不及時、考核監督不到位等諸多問題。尤其是受地域因素影響,部分基層黨組織遠離“中心”、個別基層黨組織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四是考核形式過于單一。傳統黨建工作考核多集中在年終、年中、季度末等時間段,多偏重于靜態的聽取匯報、查閱資料、檢查記錄等傳統方式,形式過于單一,容易出現突擊補資料、應對檢查等情況,無法真正反映黨建工作的實際。
三、運用互聯網思維開展黨建工作
順應新時代發展潮流,在日常黨建工作中融入互聯網思維,創新開辟黨建工作新陣地,建立集信息采集、數據展示、業務協同、信息發布、教育培訓、考核評比、黨務公開等功能于一體黨建工作“大平臺”,形成黨建信息化與傳統黨建工作的優勢互補,實現黨建工作的與時俱進。
(一)“互聯網+”讓黨務管理更高效。充分發揮“互聯網+黨建”實時性高、流動性強、查詢快捷、展示直觀等特點,打造黨務管理的“工作閉環”。一是以黨務數據信息管理替代原有傳統檔案管理,建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信息資源庫,實時動態更新各類相關數據,讓組織數據更鮮活。二是建立便捷高效的查詢統計系統,利用數據可視化技術,分類展示基層黨組織、黨員各類信息,讓黨務管理更直觀。三是以“數據跑路”串聯日常業務,通過信息資源的共享,實現業務辦理的協同,改變傳統組織關系轉接、黨員發展等需多部門處理帶來的不便。四是用好黨員微信群,暢通信息發布交流的渠道,將黨建工作計劃、黨員學習計劃、重大活動動態等信息快速實時公開,覆蓋每一個基層黨組織、每一名黨員,適時進行轉載評論,統一思想、凝聚人心,調動積極性、整合關注度。
(二)“互聯網+”讓組織生活更生動。發揮“互聯網+黨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易傳播、針對性強等特點,打造立體化、全維度的“黨建E課堂”。利用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建立線上微課堂,快速、定時推送相關學習內容,將學習方式碎片化、移動化、隨身化,改變以往單純“以會代學”的學習方式,既便于黨員干部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學習,也避免了基層人員難以集中等弊端。積極創新教育載體,采用視頻大講堂、網絡直播、flash動畫、微視頻、H5網頁等多種形式,以詼諧有趣的漫畫、簡單直白的圖表、生動活潑的視頻等為學習教材,增添學習內容的趣味性、時代性和可讀性,滿足不同黨員的個性化需求。新媒體易傳播、形式活等特性,縮小了黨組織和黨員間的距離,加強了黨員之間、黨員與組織間的信息互動,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教育氛圍。
(三)“互聯網+”讓考核評價更科學。發揮“互聯網+黨建”實時性強、易反饋等特點,以實時動態全過程考核為主,集中靜態階段性考核為輔,建立科學、客觀、量化的考評體系。按照黨建工作計劃及任務要求,建立黨建考評動態數據模型;實時上傳學習計劃及活動方案,實時記錄黨員在線學習時間;實時提交文字、圖片、視頻等全過程資料,經系統審核后得到相應的分值,自動打分、動態排名。信息化系統的使用,讓考核突破地域時間界限,使考核更人性化。減少了大量中間環節和人為干預,使考核評價結果更客觀、準確、公正。動態的管理考評,更易準確發現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針對性措施迅速加以整改,全過程的管控,使黨支部和黨員開展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營造出“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此外,“互聯網+黨建”將傳統的紙質資料變換為電子文檔,管理查閱更加方便快捷、更易保存,也使工作更綠色環保、資源消耗更低。
四、結束語
“互聯網+黨建”突破了傳統黨建工作的空間和時間局限,將黨組織活動由現實空間擴展到了虛擬空間,拓展了黨建工作的渠道和手段,讓黨建工作進入“指尖時代”。但傳統黨建工作仍不容忽視,在運用好互聯網思維開展黨建工作的同時,還應做到虛擬與現實結合、線上與線下并重,讓“互聯網+黨建”與傳統黨建工作二者有機融合,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協調發展,更好推動完善黨建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梅芳.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功能定位及其實現途徑[J].攀登,2008(01).
[2]郭勇.試論新社會組織黨組織功能定位及其作用發揮[J].商,2014(16).
[3]宋婷.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功能定位問題研究綜述[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