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家君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好的課堂例題應具有典型性、示范性、遷移性、層次性、通用性這五個特點,然后提出精選課堂例題應遵循基礎性、適應性、漸進性、連續(xù)性、趣味性、精煉性這六個原則,最后指出精選課堂例題過程中應該做好的兩個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 精選 課堂例題
經過十幾年的教學摸索,筆者逐漸認識到,要在課時有限的時間內達到較高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依賴于教師的精心備課。對數(shù)學課堂而言,備課的重點在于教師如何精選課堂例題和科學地布置課后作業(yè),進而讓學生鞏固數(shù)學概念、性質、公式、結論和解題方法。
一、精選例題的特點
1.典型性
一道好的例題總能蘊含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方法、數(shù)學思想,能起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的作用,即一個典型例題應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2.示范性
一道好的例題既可以對學生解題的方法和思路起指導示范作用,又能對學生解題的格式起規(guī)范調控作用。
3.遷移性
一道好的例題應富有啟發(fā)性,可以起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作用。
4.層次性
一道好的例題設計的問題應具有梯度,可以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其難度、深度、抽象程度應是循序漸進的。
5.通用性
一道好的例題的解法應該具有多樣性,解題思路應具有廣闊性,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不能是解法唯一、思路單一。
二、精選例題的原則
1.基礎性原則
高考數(shù)學重在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查。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所選例題必須有利于學生夯實基礎。對教材中的核心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反復講,通過改編與課堂例題思想方法相同的題目,讓學生反復訓練。
2.適應性原則
教師備課時,首先應該備學生,只有準確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才能做到所選課堂例題適應學生的實際學情。由于教師所教的學生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所選例題也應隨之變化,既不能讓學生輕易得到結果,又不能讓學生望而卻步。
3.漸進性原則
學生認識事物總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陌生到熟悉。因此,教師所選例題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深入,進而鞏固強化。對于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年級出現(xiàn)時,教師就要設計不同難度的例題,同一種解題方法,也要分層次出現(xiàn)。上新課時,教師可以講解普通方法,復習課時可以適當講點奇思妙法,切勿在剛開始講例題就告訴學生解題規(guī)律。這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違反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4.連續(xù)性原則
學生應注重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以舊知識導出新知識、用新知識概括舊知識,這樣才能逐步形成知識體系。在知識體系高度系統(tǒng)化、抽象化的數(shù)學教學中,舊知識的運用過程正是新知識孕育和發(fā)生的過程,新問題出現(xiàn)時也應理所當然地回歸到舊知識的情境中,以謀求解決的方法與途徑。在選擇例題時,教師必須重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也只有在已有知識建立了聯(lián)系,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5.趣味性原則
選例題時,教師要做到切合生活實際,不與生活實際沖突,所以教師在確保科學性的前提下,要盡可能這樣富有趣味性的例題。
6.精煉性原則
例題對條件和設計問題的表達盡可能精煉,如用詞要精煉。
三、精選例題時需注意的環(huán)節(jié)
1.鉆研考綱和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和疑點
在選擇例題前,教師首先要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考試大綱和教材,正確把握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把握例題的難度和深度。同時,教師還要弄清例題在整章或整節(jié)知識中所處的地位,與前后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2.研究高考真題和模擬題,挖掘高考命題意圖和趨勢
精選例題貴在一個“精”字,精就是對例題質量的要求,教師只有在題海中暢游,才能去比較、鑒別、挑選,然后選出與高考趨勢相符的高質量的例題。
高考成績的好壞取決于課堂效率的高低,而課堂效率與課堂例題的選取有關。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具備從題海中鑒別出好的課堂例題的能力,通過精選課堂例題,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有更多的收獲。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