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勇安
摘 要: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在語文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預習能力尤為重要,也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因此,文章先分析了小學生語文預習現狀,然后探究培養學生小學語文預習能力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預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小學生語文預習現狀
在新課程標準當中,已經明確表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具備主體地位,提倡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注重民主、自由、合作等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十分重要[1]。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很多小學生語文預習情況不理想,以下針對小學生語文預習現狀進行具體分析:第一,缺乏教師的正確引導。小學生本身基礎知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均比較薄弱,想要保證小學語文預習效果,就需要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充分意識到自身角色身份的轉變,對課前預習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學生課前預習效果較差。第二,學生自主意識薄弱。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處于好動、貪玩的階段,很多學生并沒有將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事情,在學習過程中,對家長、教師的依賴心比較重,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比較薄弱,需要教師和家長監督才能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前預習質量與效果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二、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預習能力策略
1.提升教師對課前預習的指導
教師在各科教學當中,均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預習能力時,還需要提升教師對課前預習的指導[2]。首先,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從而更加注重學生課前預習,端正學生的預習態度,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和優勢。其次,教師應更加深入地研究教學內容,積極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在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時,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其中,使課前預習更具層次性,也更符合學生發展規律。最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之后,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檢測,以免學生出現敷衍了事的情況,導致預習效果不如人意。
例如,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應該先確定教學目標,然后將班上的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不同的層次,再將教學目標層次化。此外,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平臺進行預習指導,保證預習效果。
2.傳授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
想要保證學生預習效果,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尤為重要。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在提升小學生語文預習能力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傳授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
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具體的預習任務,類似將文章中不認識、不理解的詞句標出來等。然后指導學生學會查字典以及其他工具書,從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設定一些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有個預習的方向,從而根據問題的引導更好地完成課前預習。同時,還需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將預習過程中碰到的難題列出來,通過小組討論或者向教師請教等方式,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效率,教師還可以將文章中哪些需要精讀,哪些需要記筆記,哪些只需要大略地瀏覽等告知學生,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預習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3.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課前預習不但能夠讓學生提前掌握教學內容,還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表現。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才會將課前預習當作學習的一部分,從而主動去預習,自身預習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和提升。
例如,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類似采取小組合作預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同時,還可以通過反復訓練等方式,強化練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一門重要的學科,在語文教學當中,做好課前預習十分關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提升課前預習指導、傳授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升預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賈向前.淺析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預習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2017(10):76.
[2]高曉楠.培養小學生語文個性化預習能力的理論與實踐[J].課外語文,2017(1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