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摘 要: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學習為主的教育。數學一直被認為是枯燥、難學的學科。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繪本故事,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充分感知數學知識的有趣和有用。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繪本故事
小學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為了讓游戲、活動和動手操作更加自然地引入數學課堂,使剛剛走出幼兒園的小朋友盡快適應小學的數學課堂,掌握學習方法,順利完成幼小銜接是我一直探索和研究的問題。
繪本故事是幼兒教育中非常受孩子們喜愛的學習方式。因此我有了將繪本教學融入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想法。數學一直被認為是枯燥、難學的學科。大多數學生只能從課本和參考書獲取相關數學知識,回家完成大量的練習鞏固知識點,取得較為優異的成績。感受不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以及數學和生活的相關性。數學教育在重視數、量、形等內容目標的同時,更應重視溝通、推理、聯結、解題等過程目標及相應的情感目標。我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繪本故事,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充分感知數學知識的有趣和有用。下面我就談一下數學繪本教學的策略。
一、繪本閱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課堂教學中,我引入了美國數學繪本——“MathStart數學啟蒙”中的《小小消防員》這一個繪本故事。通過一幅幅精美的圖畫故事,向孩子們講述了3個小小消防員趕著去參加游行的故事。出發時,小小消防員卻發現他們外套上的4個紐扣都不見了。為此他們東拼西湊地找來12個形態各異、大小顏色數量各不相同的扣子,準備分給每一個人。同學們都被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所吸引。消防員是孩子心中崇敬的職業,他們遇見困難同學們都積極地幫忙。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嘗試按照形狀分為方形、三角形、圓形,按照顏色分為橙色、灰色、黑色,都無法將12個扣子均分成3份,三個小消防員有些沮喪。孩子通過多次嘗試后按大小進行分類,就找到了最佳答案。
學生對于分類這一數學知識點的認識,更加生活化和趣味性。通過繪本的融入,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學生的興趣及專注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二、繪本讀做結合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在小學二年級數學《認識長度單位》課堂教學中,我引入繪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讓學生學習用身體測量的方法。
生活中我們是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的呢?媽媽為了給小蘭做一條漂亮的裙子,用手尺來測量小蘭的胳膊長度。繪本中,媽媽的手形象地畫在衣服上,學生直觀形象地學會了用拃測量的方法。在課堂上學以致用,操作用拃來測量桌子的長度、講臺的長度、黑板的長度。
將故事擴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裝修工人用腳測量房子的長度和寬度。左腳右腳按順序放上去,一個腳印、兩個腳印、三個腳印。老師演示此測量方法,學生直觀地學習測量方法。用腳印來測量教室的長度、柜子的長度。
學生通過繪本的圖片直觀地了解到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是如何操作的。通過操作學生慢慢理解“統一量度單位”的必要性。因此,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繪本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繪本討論引思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眾所周知,數學思想方法具有“默會”的屬性,如何把內隱的知識外顯出來?數學繪本給出了全方位的“滴灌”滲透方式——站在學生的視角,以他們閱讀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出發,方法多且又簡明地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
“數”與“形”是數學中最基本的兩個概念,數學家華羅庚說:“數無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這就是數形結合的思想。繪本《各國的早餐》,展示了各國的傳統美食文化,介紹了分數的意義。童趣化的故事,在行文中處處體現著學生的頑皮與“貪婪”,讓學生不自覺地身臨其境。數學繪本呈現出的童趣化的故事,讓學生主動與繪本的文圖進行互動,把數學思想方法潤物細無聲地滲透給每一個學生。
四、繪本故事感受生活、滲透價值觀
一年級上冊《減法》的課堂教學中,我引入了《逃離沙漠》這一個求生小故事。主人公艾瑞克為兩天沒有走出沙漠而沮喪,為食物不足而擔憂。在爸爸的鼓勵下,他保持樂觀的心態堅信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走出沙漠。就在這時,他和爸爸遇見了掉隊的小駱駝。在自己食物和水已經出現短缺,走出沙漠希望渺茫的情況下,他依然決定幫助駱駝。最后在小駱駝的幫助下,找到了一片湖水,完成了水的補給繼續出發。最后,憑著自己的毅力堅持走出了沙漠。
學生在故事中初步認知減法算式并且進行了反復應用練習。數學知識、生存技能、互幫互助的德育和困難面前不輕言放棄的道德品質培養進行了完美的結合。
繪本是感性的,數學是理性的,用繪本滋養數學,學生在理性的敬畏中生長出思想的蘆葦。
參考文獻:
[1]程立敬.數學繪本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2]朱海娟.用繪本搭建數學學習的橋梁:低年級數學課堂差異教學策略研究[J].遼寧教育,2015(11):39-41.
[3]費國平.數圖結合,培養興趣:論數學繪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18):3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