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雙貴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已經不斷深入發展,在學習中通過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究能力,加強合作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通過開展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活動,積極帶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能夠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也為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助探究;互動學習;學習模式
通過開展數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模仿能力與記憶能力。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數學問題的研究來加強數學知識的運用,通過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不斷地進行數學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小學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學生能夠自行進行數學問題探究對于數學難題進入深層次理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清數學問題的內涵,以及重點把握解題的發展方向,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通過幫助與引導,引領學生更好地學會數學學習技巧。
一、當前我國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雖然已經開展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國傳統教育的弊端,但是部分學校與教師長期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將學習主體的地位與學生進行置換。
課堂教學方式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在此種方式下學生難以對數學學習提起興趣,特別是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不完善,好奇心較強,動手操作能力較大,對于新鮮的事物總想嘗試一番,所以采取講授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利于小學生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也難以養成自主探究式的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將數學公式與理論知識和解題技巧一同傳授給小學生,這樣小學生就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并沒有主觀能動性,也沒有積極地進行數學問題探討,師生間沒有進行信息交流,這樣大大拉開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也不利于小學生養成正確的邏輯思維,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也不能更好地進行創新與求異。
二、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學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學生的可持續化發展,教師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將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有機融合,培養小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加強數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1.建立問題情境
開展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與同學們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教師對于問題的拋出,也應當進行事先設計將問題材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狀況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拋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數學內容導入,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在做題過程中學生能夠切身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與價值。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與習慣,教師通過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并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問題探究。如果教師不給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機會就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也難以體會到數學知識中的邏輯思維魅力等等。教師通過主導作用,幫助學生遇到難題時進行引導,學生能夠從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探究學習的知識與技巧,增強數學問題的探究方法與技能。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通過交會學生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與方向,替代傳統教學中幫助學生解出問題,教會學生答題技巧等錯誤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遵循新課程標準的發展,從而體現學生主體學習的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
3.多元化地進行教學評價
傳統的數學課堂采用的評價方式都是教師對于某一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進行評價,評價的依據主要依靠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以及做題得分情況,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是否達到教師滿意的程度,但是在此種學習模式下學生沒有反思意識,也不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學生養成依賴心理,總是等待教師進行評價。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將評價多元化發展,將評價轉移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激勵學生學習,加強改進教學方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與評價目標,注重學生的學習發展,也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積極肯定的評價,幫助學生確立學習自信心,能夠更好地認識自主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從而不斷完善自己。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轉變教學主體位置,幫助并引領學生正確開展自主學習,通過傳授教學思路而并非教學結果,引領學生自主思考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學生也能夠增強數學問題的分析能力與邏輯能力,進而大大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唐健.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5).
[2]林高明,陳燕香.小學數學:名師同課異教[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3.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73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