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婉霞
摘 要: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有些老師只關注優等生,而忽視“學困生”。在實驗中,通過合理分組、適時討論、加分鼓勵、作業捆綁等方式,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困生”有效學習的途徑,從而提高他們的成績。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學困生;有效學習
“合作學習”是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所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合作學習成為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重要突破和補充,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中。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試驗,在教學方式的變革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教學經驗,本人經過了兩三年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激起“學困生”有效學習的途徑。下面結合我在實驗中的一些做法具體談談。
一、合理分組,讓“學困生”擁有得力的幫手
在實驗中,我把全班分為若干組,一般以6人為一組。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分組原則。盡量做到每組之間的水平相當。包括男女生的比例、成績、能力等方面都平均。首先是選好組長。因為組長是一組當中的最高領導人,他的能力、態度決定這個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的氛圍等。因此組長要品學兼優,最好在全班進行推選,這樣才有威信,才有利于組長開展工作。每組各個層次的同學都有。每個小組內再搭配兩個副組長,成績在中等以上。這樣組長和副組長每人負責一個“學困生”,組長負責較差的那個。幫扶的內容包括課堂上所討論的問題、作業等。這樣班內的學優生人人都有幫扶對象,而且幫扶的對象基本上是固定的。這樣組建出來的學習小組,在課堂容量大,“學困生”多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壓力,同時也便于課堂上小組內成員更好地交流,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學困生”。
二、適時討論,讓“學困生”擁有充分的準備
“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諸多障礙,主要體現在心理、行為習慣、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心理方面表現為性格內向、不善于交際、興趣不濃厚、對自己缺乏自信;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目的不明確、意志脆弱、不愿動腦、缺乏穩定性等方面;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障礙主要表現為基礎知識欠缺、思路不夠暢通、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等。為了讓“學困生”克服這些問題,大膽地表現自己,就要讓他們有充足的準備。那么在提問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在語文課上,需要討論的問題一般是不容易回答的,這些問題對于“學困生”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在課堂上的小組討論中,我充分讓各個小組的組長發揮他們的優勢,啟動說、教的方法。在討論問題時一般先讓組長說,然后讓組長教“學困生”說。那么當教師提問“學困生”后,再做肯定或總結,“學困生”就已經聽了兩遍和說了一遍了,無形中這些學生就對這個知識加深了印象,掌握得比較扎實了。
三、加分鼓勵,讓“學困生”擁有表現的動力
那么小組當中如何才能讓組員推選“學困生”來代表小組發言呢?這就要實行加分了,而且這個加分要比其他同學加分要多。例如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有時教師會指定學生匯報,有時小組內定人員匯報,教師對匯報學生進行評分(這評分是代表小組的),如果找組內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那分數就越高。因為問題答案是小組內討論的,所以孩子們想要爭取多加分,組長就會讓一些平時少發言、表現不那么好的同學回答。在組長的“教導”“鼓勵”下,甚至有的在組長的“威逼利誘”下,“學困生”也變得樂意接受匯報的任務了。而且在加分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價值得到了認識,從而提高了學習的信心與興趣,也使學習成績有了提高。
四、作業捆綁,讓“學困生”擁有完成的驅動力
“學困生”有的由于學習差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有的是由于懶惰而沒有完成作業,這些情況都是令老師頭疼的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會大大改善這些情況。小組長每天早晨到校后先檢查、收交家庭作業,對于小組全體成員每天能按時完成作業的每人每天都加分,小組成員作業完成質量優秀的再加分。假如有一位組員沒有完成作業的,全組不能加分,如果超過一個的就要被扣分。假如有些作業個別“學困生”不會做可以回校請教組長,組長教組員,這也可以加分,組長還可以另外多加些。當然不能讓他抄,如有發現就要扣分。這樣一來,“學困生”就有了完成作業的內驅力,覺得這是自己的責任,做作業不是個人的問題, 而是全組成員的問題了。
“學困生”是我們課堂教學中所不可回避的一個群體,他們的存在雖為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也給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只要我們心中有他們,樂于為他們的進步動腦筋、想辦法,相信丑小鴨也會有春天!只要學生成功了,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就成功了!我更堅信只要多給“學困生”展示的機會,他們自我展示的背后就是一個積極的、有效的學習過程。
通過這些實踐,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促使“學困生”進行有效學習,但它也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教育過程,學困生步不可“火箭式”地進步,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總結。
參考文獻:
[1]張宗梅.從教育公平視角看小組合作學習[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S1).
[2]丁亮.小學生合作學習知識建構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