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摘要】詩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對于詩歌的教學,不能讓小學生僅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去學習詩歌,而是要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培養小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小學生有著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缺點。針對這兩點,引入情境教學法能給小學詩歌教學帶來更為明確的思路。
【關鍵詞】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068-01
詩歌的情境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仿佛身臨其境。教師通過設定一些符合詩歌內容的情境或場景,讓學生在視、聽、說、嗅等方面切實的感覺到詩歌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含義,提高詩歌鑒賞的水平。小學語文課本中大多采用故事插圖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而情境教學法則是故事插圖的立體化和實際化。
一、情境教學法的重要意義
上述小學生有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缺點,但與之相伴的是想象力豐富,興趣愛好偏多。在這一特點下,情境教學法的作用便發揮的淋漓盡致。一方面,情境教學通過其靈活且豐富的視聽感受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自身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詩歌學習中來。另一方面,情境教學所帶給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于美好事物的理解能力。對于學生提升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提高智商、情商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詩歌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逐字逐句、一步步來。詩歌的學習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細嚼慢咽”。首先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然而學生畢竟對詩人的生平情況了解的不全面,所以此時應注意的就是要運用情境教學法來把故事生動的展現出來,讓學生聽明白并且深刻的記住。
(2)適當的提問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一節課堂,如果只是教師單獨的講解,學生便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和學習主動權,也會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授課的權威性。學生與教師減少了溝通,課堂便顯得乏味枯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3)在教學中要拓寬知識面,不能只局限于課本。一位詩人,詩歌創作不僅僅一首;一句詩歌,含義不僅僅一意。因此,讓學生在理解知識概論以后,能通過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情境教學在小學詩歌學習中的進步作用
(1)情境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在《游子吟》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來編排一場話劇,讓學生表演慈母和游子,教師則在旁邊深情的朗誦“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能讓同學們不僅僅能理解詩歌的含義,更主要的是能深切的感受到偉大的母愛,更能激發起尊老愛幼的意識。
(2)情境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的去接觸新鮮的事物。在課堂中,教師問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荷花是什么顏色的啊?大家異口同聲的說“紅”。教師又問“是一種什么樣的紅呢?”。大家就開始沒了主方向,有的說深紅、有的說粉紅、還有的說紫紅。教師這時候拿出一摞關于荷花生長不同階段的顏色照片,仔細地向學生們講解,學生們就會恍然大悟,學到自己真正從內心接受的知識。
(3)情境教學可以給學生的詩歌學習構筑一個完整的體系框架。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加入生動有趣的情境環節,它可以引領學生完整的認識詩歌創作的前因后果,其更重要的在于可以引領學生進行自我的認知以及對詩歌寫作要領的掌握。比如:平仄押韻、七言短句。在以后深入性的學習詩歌中可以駕輕就熟的理解詩歌的整體框架,從而達到了情境教學在小學詩歌教學中的目的。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詩歌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單單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座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師生關系的紐帶。通過系統的學習,小學生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發掘自己的潛能,增加自己的興趣愛好,提升自己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這種教學方法,顛覆了對死記硬背學習模式的認知,豐富了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帶給小學生的是愉快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情境教學的潛移默化之下,知識的大門也會隨之打開。詩歌對于小學生來說,也成為了一種提升自身素質的法寶,相輔相成之下,學習沒有了那種繁復和單調,讓學生耳目一新的,這也是詩歌世界的繁榮。
參考文獻:
[1]王艷春.小學語文教學開展創設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14.
[2]郭力敏.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 2016(11):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