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娟
【摘要】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具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通過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能夠將數學知識更為有效的傳遞給學生,學生也能夠更為透徹的理解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容。除此以外,生活情境的創設還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寶貴學習精神。本文筆者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多年,現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關于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的有效運用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生活情境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2-0136-02
利用生活情境的創設而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論是對于課堂教學效率還是對于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而言都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首先說數學是一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學生對于生活中的數學其實并不陌生,作為教師而言應當對此有著充分的認識,利用學生生活中有關于數學的知識經驗,通過課堂教學當中一定的方法促進其進行理性的升華,從而獲得更為真實的數學學習成果。其次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更有效的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加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與教師形成更為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從而更為扎實的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一、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其獨有的學習特點,其對于自身所感性的內容具有著很高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為了能夠讓生活情境的創設更為有效,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的興趣關注為出發點來設計生活情境的內容,從而讓學生能夠更為有效的體驗生活情境。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筆者就為學生們創設了一個學生們都普遍很感興趣的情境。五個學生分一個蛋糕,每一個學生會分到多少蛋糕。由于學生們都在生活之中有著分蛋糕的經驗,所以學生們都回答說每個學生分到了五分之一的蛋糕。而這時筆者又問,如果有一個學生沒有分蛋糕,那么其他的四個人分到了多少蛋糕。這時有的學生就立刻的反應過來每個學生分得了四分之一的蛋糕。然后筆者又問如果將蛋糕分成十等分,五個人每個人會分得多少蛋糕,這個時候學生們就陷入了沉思,有的學生回答說五分之二,也有的學生回答說仍舊是五分之一。
然后筆者問學生為什么是五分之一,學生回答說蛋糕的總量并沒有變,每個人仍舊是分到整個蛋糕的五分之一。筆者也問回答五分之二的學生,為什么會認為是五分之二。這些學生回答說因為分成了十等分,五個人分十等分,當然是每個人分得兩份。這時筆者反問這些學生,如果每個人分五分之二的話,那么五個學生所分得的蛋糕加在一起是多少。這時候學生們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出現,蛋糕多了一個。
通過這樣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學生們對于分數的理解更為深刻,對于分數所表達的意義理解的更為透徹,回答五分之二的學生忽略了總數1沒有發生變化,不論怎么分,只要是平均分,五個人必定會分得蛋糕的五分之一。
二、開展生活實踐教學
在進行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的時候,不僅要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到課堂中來,而且要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帶入到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之中去。如在學習長方形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筆者就安排學生們將課堂所學到的有關于長方形的知識內容帶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去量一量自己家中的長方形。
這樣課堂上的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者就是學生自身,學生帶著課堂中的數學問題去發現生活中對應的數學問題,將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之中。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并發現問題。
三、加強情境對話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的注意力往往在前15分鐘的時候較為集中,而在后面的時候學生們的注意力就有所下降。因此筆者在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非常注重時間的選擇,根據學生注意力下降的情況來適當的導入生活情境,讓學生們的注意力能夠迅速的轉移到情境的體驗之中。
另外筆者在創設情境的時候還非常注重在情境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以情境之中的問題為核心來與學生進行有關于生活情境的探討。通過對話討論的方式,學生對于生活化情境的體驗更為深刻,學生們在生活中的數學經驗被充分的利用了起來,而且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將課堂知識內容探求的更為積極。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有效的運用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將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以學生的生活化的數學知識經驗為基礎來促進學生對于課內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范賢峰.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文教資料,20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