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紅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策略;興趣;預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4—0094—01
小學生還處于愛玩鬧的年紀,不懂得自主學習,因此,有的時候教師要一邊上課,一邊管課堂紀律,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效率就很難提高。要想讓學生認真聽課,不搗亂,首要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然后引導他們自主預習,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效果。
一、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的支撐,學生才能積極主動配合教師,認真聽課。尤其是語文課,它是學習其他一切科目的基礎,只有把語文學好,才能為學習其他科目做好充足的準備。但是,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不是很高,甚至排斥語文,歸根結底是由于當前的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導致語文課堂枯燥無味,學生提不起興趣,自然就不愛學習。上課的時候很容易說話、睡覺、搞小動作等。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語文這一“百科之母”感興趣,就要改進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把語文知識融入其中,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讓他們增長知識。多媒體集聲音、圖畫、文字于一體,比起天天看黑板粉筆字,學生會更享受這樣的視覺盛宴,而且小學生年紀小,對色彩鮮艷的東西都很感興趣,多放一些圖片會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在上課之前,先給學生放一段關于小興安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視頻,把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集中起來,之后,教師問學生:“大家覺得小興安嶺美嗎?”學生會說美,教師說:“那你們還想更多地了解小興安嶺嗎?翻開你們的課本,上面會有你們想知道的內容。”于是學生就會帶著求知欲翻看課本,尋找自己想知道的東西,這個過程會比平時更認真,因為他們是在感興趣的情況下做的,注意力也會很集中,這就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了一個輔助的作用,所以在上課的時候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圍著教師轉,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想法,要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習的問題要由他們自己想辦法拿主意,教師只給他們提供意見,引導他們進行學習。學生養成這種習慣之后對以后的初中高中學習都有一定的幫助。在上課的時候,有些問題要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來,然后再想辦法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會讓他們更想知道答案,從而集中精神認真聽講。如,在學習《神筆馬良》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想到什么?”有的學生會說:“我想知道馬良是誰?”有的會說:“我想知道神筆是什么?”有的會說:“我想知道這篇文章講了什么故事?”教師說:“好,現在你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問題去看文章,找出你們想知道的答案。”這樣,在學生自主提問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更認真地去看課文,尋找答案,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
習慣要趁早養成,學生的好多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預習也是一樣。只有學生認真預習了課文及生詞,上課的時候才能聽得更明白,否則教師講了半天,學生還不知道教師講了些什么,這樣效率就很難上去。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課前要求學生對下一課進行預習,培養他們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大家課后預習下一課內容,我會在下一課找幾名學生給大家講一下課文的大致內容。”小學生正是喜歡展示的年紀,為了第二天能有好的表現,課后就會認真地預習課文,把課文讀熟讀透,了解文章主旨及線索,第二天上課教師講解課文的時候,學生會爭搶著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種做法無形中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復述課文的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會更深,同時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預習很重要,這樣一來,學生學得開心,教師講得舒心,達到了兩全其美的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要想達到高效,首先,要有學生積極主動的配合,這種配合來源于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此之前,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去學習。其次,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不是被動聽取教師的指揮。最后,要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讓他們學會主動學習,自由探索,這樣在課堂中他們才會積極地表現自己,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