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的思想方法進行培養,屬于素質教學的重要環節。所謂數學思想方法,便是根據對教學知識點所使用內容的認知而產生的某些程序、途徑和手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適度對學生的思想方法進行滲透,讓學生養成使用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思考的意識,才能使學生學習到數學中的精髓,從而為數學的日后發展與學習打下優秀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滲透
如果說數學是理論知識與思想方法相結合的產物,那思想方法則是數學的“靈魂”。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想方法能使其領悟到數學真諦,學會用數學的角度與眼光思考和處理問題,對學生往后長遠發展是十分有益的。由此可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目的。本文以學生為主,對小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進行了一些探究。
一、 培養學生自主心理,養成數學思想方法的習慣
數學概念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然而小學生因為年齡限制,對數學這種抽象性課程概念的理解能力較差,加大了教師教學難度。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導致學生不會靈活使用數學知識,得不到更好的發展。所以教師要注重對概念的提煉,轉化成學生易于理解的語言進行教學,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心理,從而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式。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了解數學知識形態的形成,讓學生在分析、實驗、歸納觀察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養成在實踐中使用數學思想方法的好習慣。
例如,我在教學《加減乘除》這一課程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些小練習,結果發現許多學生能理解加減法和乘法,卻不能很好使用除法,正確率很低。針對這個現象,我將加減乘除的運用方式做了一個類比表格,運用類比表格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類比思想進行思考,從而解決了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除法這個問題。在實踐中讓學生經歷加減乘除的類比過程,能使學生更深入感悟類比思想方法,從而得到知識的正遷移,養成數學思想方法習慣,使學生的學習素養得到一個質的提高,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 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性
數學思想方法是一種隱性教學內容,它是蘊含在教材之中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對教材的有效利用與深入挖掘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只有在課堂中深入分析教材,讓學生讀透教材,才能從教材中挖掘出隱含在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而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數量基數比較大,對小學生來說,一次性接受太多是非常吃力與不現實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不要過于急功近利,將教材內容掰碎了進行教學,讓學生仔細揣摩,才能達到教學效率最大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把握好思想方法滲透的契機,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思維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方式逐步加深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挖掘過程對學生的啟發性,鍛煉學生從學會運用某些思想方法到從教材中挖掘合適自身的思想方法。
三、 在課后訓練中對學生數學思想進行鞏固
數學思想方法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讓學生在反復訓練過程中真正領悟到精髓,并得到鞏固。然而課堂教學過程往往太過短暫,學生在學習了數學思想方法后如果沒有得到好的復習與鞏固,教師應該在滲透教學了某種思想方法后,要安排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訓練,從而使學生從實踐中將方法掌握得更加牢靠,在訓練中不斷概括、總結與完善,做到真正的舉一反三。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一些相應課后練習,讓學生能充分對思想方法有一個訓練性,從而得到更好的鞏固。
四、 進行強化與延展,提升數學思想
每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我都要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是如何發現和分析問題,又是如何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只有通過這樣的強化與延展,才能使學生的數學思想得到提升和發展,而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其實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將數學思想運用到實際生活,提高數學問題解決能力與素養。所以,教師可以不局限在課堂之中,讓學生自己去發散,使學習過程有著高度的自主與自由性。
例如,我在教學有關方程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數學思想得到強化,每次課堂教學結束后,都會布置一道拓展性習題,讓學生選擇性練習。這道習題并非單單課堂中基礎知識運用就能解決,更需要學生主動思考,開辟新的思維方式才能得到解決。這種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的練習能很好構建學生數學體系,使其思想方法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五、 結語
總之,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挖掘與滲透方式,用有效的方式使學生學習效率最大化,讓學生真正學習到數學的靈魂,形成應用數學思想解決與探索的好習慣,甚至靈活運用到其他課程與生活之中,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周新高.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有效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5):55-56.
[2]孫鳳武,徐愛琴.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山東省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討會綜述[J].小學數學教育,2016(19):46-48.
作者簡介:
周月,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嵐谷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