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琴
【摘要】思維導圖,在教學領域是一種新興模式,其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能夠發揮顯著的效果,在降低學生疲勞感的同時,能極大得提升學習效率。本文的第一部分簡單介紹了思維導圖的定義,以及其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第二部分闡述了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時,所帶來的優勢;第三部分列舉了具體事例,闡述了思維導圖與此會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詞匯教學 思維導圖 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13-01
一、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圖、腦圖、樹狀圖等等,由英國著名教育家托尼·博贊于1950年代最先提出,它是一種放射性思維的圖像表達工具。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反映了人腦的放射性思維。以核心詞為原點,把各層級關系用樹枝狀的圖像表達出來,通過圖形、顏色等元素建立記憶鏈接,均衡運用左右腦機能,幫助人們實現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的平衡,激發人腦的潛能,鍛煉思維能力[1]。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優勢
初中詞匯教學,無法很好地融入口語交流中,往往靠死記硬背、重復讀寫,這使得學習的過程過于枯燥,學習的效果也不佳。如果把思維導圖應用在初中英語詞匯的教學中,它將展現出以下優勢[2]:
(一)激發學習興趣
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們必定對思維導圖充滿好奇,而好奇心又是激發學習興趣必不可少的條件。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抓住,同時,也減少了重復性的讀、背,降低了疲勞感,讓學生們接受起來比較順利。
(二)提高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發散性,實際上暗合了人腦的初始思維方式。利用思維導圖,學生能夠更順利的構建屬于自己的詞匯結構,建立與完善整個知識體系。而知識體系一旦建立,對于新學的知識,只需要按照規律往已有的框架中填充即可,學習效率將大幅提高。同時,在掌握了詞匯之間的互相聯系之后,自學能力也會相應提高,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體現的很明顯。值得一提的是,當學生覺察到了自身對知識體系的掌控力之后,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從而提供額外的學習動力。
(三)拉近師生關系
思維導圖的設計與繪制,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來做,并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師生共同討論,評選出最佳作品,教師在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和延伸,平等的交流學習,相比于自上而下的填鴨式教育,顯然更有利于拉近師生的關系,強化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
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新單詞教學
實際上,在英語的詞匯教學中,真正稱得上“全新”的詞匯并不多,很多所謂的新詞匯,都是由其他詞匯經過詞性變化而來,或者只是一個多義詞的不同應用。因此,學生對這類詞并不陌生。借助思維導圖,能夠迅速找到這個新詞與已掌握詞匯的聯系,并在第一時間,將這個新詞吸收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比如,對于water這個詞,其動詞用法是新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上,就可以以water為起點,延伸出動名詞意義和動詞意義的兩個分支[3]。
(二)相似詞匯辨析
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相似詞匯的辨析,很難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往往容易混淆。而思維導圖卻能簡單而清晰地達到效果。
比如,對personal和private的辨析。在思維導圖上,以他們的共同意思“個人的,隱私的”為起點,延伸出它們之間不同含義的兩個分支,在各個分支的樹葉上,進行造句。如此一來,兩個詞匯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在同一張圖中,就一目了然的展現了出來。學生記憶起來也更加直觀。
(三)詞根詞綴學習
英語的詞根和詞綴,是詞匯構成的基礎,充分展現了詞匯之間的聯系,這與思維導圖的內涵不謀而合,也是記憶詞匯的高效工具。
比如,un是最常見的否定詞綴。在思維導圖中,以un為起點,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回憶已知的un開頭的單詞,進行分類匯總后,繪制到思維導圖的相應分支上。如此一來,便能深刻地掌握詞匯之間的聯系,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極大提升了詞匯學習的效率。
四、結語
對于初中英語學習來說,詞匯學習,往往枯燥而形式單一,卻又是教學的重難點。許多英語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往往是因為在詞匯方面遇到了困難。而思維導圖,由于其發散性的特征與英語詞匯的本質相吻合,能夠把看似孤立的、毫無規律可言的英語詞匯緊密聯系起來,在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托尼·博贊(英).博贊學習技巧[M].丁大剛,張相芬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雷慧婷.論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3]汪玲玲.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分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4,1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