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鶴
摘 要: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黨建工作也是我國高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是保證黨對民辦高校工作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抓手。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以其即時性、互動性以及多元性特征,給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通過利用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機遇,加快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與新媒體的融合,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平臺、工作理念、工作內容的創新,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民辦高校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關鍵詞:新媒體;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創新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9-0162-03
高校黨建工作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領域。近年來隨著民辦高校在我國的大力發展,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已經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改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是保證黨對民辦高校工作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抓手。在新形勢下,如何適應新媒體的發展要求,順勢而為,在積極與新媒體融合的基礎上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創新將會成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發展的歷史過程
民辦高校是在改革開放后得到蓬勃發展的,與此同時,民辦高校黨建工作也開始發展起來。直到今天為止,縱觀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歷史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期(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對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也處在摸索階段,這段時間內,舊時代遺留下來的民辦高校也開始逐步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逐漸下降。然而,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開展,對于人才和知識的需求程度得到了空前提高,而主要依靠政府興辦的高等教育事業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滿足整個社會對于人才和知識的需求。于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從此民辦高校開始在中國遍地開花。這一階段是民辦高校的春天,民辦高校從無到有,實現了一個重要飛躍。然而,這一時期民辦高校并沒有發展起完善的黨建工作體系,黨的建設具有較大隨意性。
2.初建期(20世紀90年代初期至2006年)。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首次明確了民辦高校的地位,“國家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學,采取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民辦高校地位的明確使得民辦高校出現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民辦高校的快速發展和數量上的不斷增加,使得黨和政府不得不認真考慮民辦高校的規范發展以及民辦高校黨組織的建設和黨建工作的開展。1993年,國家教委就頒布了相關規定,要求民辦高校應該建立共產黨、共青團以及工會等組織,以規范民辦高校的黨組織建設工作。2000年時,中央組織部和教育部聯合發文《關于加強社會力量舉辦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意見》,出臺了明確在民辦高校建立黨組織的指導性意見。這一系列規范性意見和文件的出臺,標志著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開始進入了初建期,從此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有法可依,有軌可循,開始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3.快速發展期(從2006年至今)。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從2006年以后,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中央組織部、教育部黨組于2006年12月頒發的《關于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民辦高校黨組織應該在學校政治工作中發揮核心作用。這既是對民辦高校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性意見,也是對民辦高校黨組織地位的定位,標志著民辦高校黨組織的重要地位。在此之后,黨中央又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規定和意見,使得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定位更加清晰,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到目前為止,全國范圍內幾乎所有的民辦高校都建立了黨組織,黨組織在民辦高校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也得到了增強。從此,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開始得到了規范化發展,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
二、新媒體視域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新媒體是伴隨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的發展而產生的新媒介形態。新媒體以即時性、互動性以及多元性的特征,給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新機遇,但同時也提出了新挑戰。
新媒體的發展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些挑戰不僅表現在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指導思想面臨的挑戰,而且還表現在黨建工作隊伍以及黨建工作模式等方面面臨的挑戰,具體來看有以下幾點。
1.新媒體背景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
第一,新媒體背景下,由于意識形態多元化的影響,對民辦高校黨建的指導思想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挑戰。民辦高校黨建的指導思想和方針仍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在新媒體背景下,由于網絡空間的即時性、虛擬性等特征,使得西方的社會思潮更容易在網絡空間中得到傳播,這些錯誤思潮和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挑戰。高校是青年人才積聚的地方,而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處于形塑之中,因此非常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響。西方社會恰恰利用了這點,在網絡空間中散播西方價值觀、其他各種負面消息和謠言等,希望爭取中國的青年人才,并對它們進行洗腦。網絡空間中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帶來了挑戰。
第二,新媒體對當前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隊伍提出了挑戰。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隊伍,不僅包括學校黨組織主要負責人,而且包括直接與學生打交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隊伍。當前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隊伍雖然業務能力強,思想政治素質硬,然而由于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思想傳播的方式和手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而現有的黨建工作隊伍能否適應新媒體的要求及時改進工作方式及思維模式就成為新媒體的一個重要挑戰。長期的工作經歷在給黨建工作人員帶來經驗的同時,也容易使他們產生依賴性,再加上這些人往往年齡偏大,因此在新技術、新方法的學習上也較為緩慢。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要求這些黨建工作者也要與時俱進,盡快更新思想,適應新媒體發展的要求。
第三,新媒體對當前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戰。黨和政府出臺了多項關于指導和規范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使得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然而,新媒體的發展正在對傳統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提出挑戰。傳統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大多局限于單向的、實體的、說教式的工作方式,新媒體的出現使得這種傳統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面臨著不小的困難。由于新媒體為所有人搭建起了一個平等的、即時的獲取信息和知識的平臺,并因其良好的互動性而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如何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改變傳統的、單向的、實體的、說教式的工作方式、創新工作模式無疑是未來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2.新媒體的發展雖然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不少的挑戰,但是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渠道、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新媒體也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提供了機遇。
第一,有利于推進完善黨建工作新理論。黨建理論是一個系統有機的工程,是伴隨著共產黨以及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進的一個偉大工程。雖然民辦高校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有三十多年的辦學歷史了,然而由于民辦高校在新中國教育史上是一個全新的現象,并且有著不同于一般公立高校的自身鮮明的特征,因此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理論尚處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黨的建設理論歷來為中國共產黨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形勢的發展、事業的開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理論的創新和完善。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在總結新媒體時代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完善黨建工作理論。
第二,有利于推進黨的工作作風的改進以及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三大優良傳統,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繼續堅持和發揚了這種優良傳統。新媒體的出現事實上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重要工作平臺,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黨組織可以更好地收集基層群眾意見,同時也有利于將黨的最新路線、方針和政策傳達到基層,使得信息更容易上傳下達。信息傳播渠道的暢通,有利于推進黨的工作作風的改進以及決策的科學化水平。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使黨的基層組織更加健全,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戰斗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第三,有利于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和方式的創新。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和方式既符合黨建工作機制發展的一般規律,也有其自身的鮮明特點。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和方式的創新是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新媒體視域下民辦高校黨建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而適應新媒體要求就必須繼續推動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和方式的創新。通過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以即時性特征推動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及時跟上時代發展,以互動性特征推動民辦高校黨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機制和方式的創新。
三、新媒體視域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創新的可能性
新媒體的出現和快速發展雖然對目前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但同時也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發展提供了機遇。事實上,民辦高校自身的一系列特點也非常有助于民辦高校與新媒體的融合,從而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創新提供可能性。
1.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已經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在三十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從萌芽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這一歷史發展過程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積累了重要的經驗,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在新媒體背景下繼續創新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這些寶貴經驗既得益于我們黨長期以來對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視,也得益于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長期的歷史積累。這些經驗主要包括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一般規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方式等等,這些從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為新媒體背景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創新提供了重要基礎。
2.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由于其自身的特征而更容易創新思想和工作模式。民辦高校不同于公立高校,其思想更加多元,更加活躍,也更有活力,因此不容易像傳統的公立高校會受到傳統思想的桎梏,更容易創新思想和工作模式。民辦高校有其自身獨特的屬性和發展特征,由于在辦學經費以及學校內部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強的自主性,民辦高校雖然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但政府部門對這些高校的控制能力和程度相對較弱,在很多方面民辦高校都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培養、自我服務的典型特征。這樣的特征也造成了民辦高校的教師和學生來源更加多樣化,不僅有國內的師生,而且有眾多的國外師生,具有很大程度的國際化特征,多樣化的師生來源使得民辦高校從總體上來說思想更加多元、更加活躍。這就使得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更少地受到傳統的束縛,更加容易創新工作思路、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法,從而推動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
3.新媒體與民辦高校都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兩者具有天然的親和性。新媒體與民辦高校一樣,都是誕生于市場經濟的背景之下,是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產物,這就使得民辦高校更容易采用、適應新媒體,因此二者具有天然的親和性。民辦高校基本上出現于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的大潮不僅催生了民營企業家投資教育的熱潮,而且市場經濟對于人才的需求使得由政府自身舉辦的高等教育已經無法滿足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這樣的背景下,民辦高校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局面。因此,可以說市場經濟不僅催生了民辦高校,而且也推動了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與民辦高校產生的背景相似,新媒體本身也是誕生于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市場經濟是創新的最大來源,對于新技術和新通信手段的需求直接帶來了新媒體的繁榮,在中國出現了QQ、微博、微信等眾多的新媒體形態。新媒體與民辦高校都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這就造成了兩者具有天然的親和性,二者的融合將會極大地有利于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
四、新媒體視域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路徑
新媒體的發展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提供了重要機遇,也帶來了無數的可能性,而如何利用新媒體來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將成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必須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創新工作平臺。新媒體的出現帶來了如QQ、飛信、微信、微博、人人網等為代表的各類即時通信工具,這些新媒體有著非常卓越的用戶體驗,因此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必須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創新工作平臺,將新媒體融入黨建工作平臺之中。新媒體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適應了用戶對于信息溝通便利化、即時化的需求,大大減少了信息交流的成本。因此,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就必須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創新工作平臺,最大限度地利用新媒體優勢,使信息能夠更好地上傳下達。例如,利用新媒體的功能,創新黨建工作平臺,加強新媒體陣地建設,通過建設黨務官方網站、黨建微博、黨建微信公眾平臺及群組等新媒體陣地,使黨的最新理論方針政策得以快速傳播到基層,同時能夠通過新媒體及時收集學生和基層群眾意見,真正實現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必須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創新工作理念,更加積極主動有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者必須變革傳統的思想觀念,主動出擊,構建網上輿論陣地,使校園充滿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正能量,全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強、業務能力精、思想易創新的強有力黨建工作隊伍,創新黨建工作新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努力鞏固和壯大健康積極向上的官方輿論。新媒體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西方價值觀的傳播,使得社會主義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挑戰,這就要求高校黨建工作不能僅僅滿足于被動地、就事論事地去解決問題,必須做到主動出擊,樹立積極有為的工作理念,充分發揮新媒體帶來的優勢,利用各種渠道主動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以培養和塑造道德高尚、業務能力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必須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創新工作內容,更加注重互動性。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包含了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等工作。因此,新媒體視域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模式的創新就是要具體體現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之中。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利用新媒體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作風建設及反腐倡廉建設方面,通過擴大黨務公開、開通民主監督和舉報線索、積極探索黨的民主建設新途徑,使得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真正適應新媒體發展要求。在組織建設方面,通過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影響力,創新基層組織設置模式、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等,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總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能夠保證黨對民辦高校的政治領導核心作用,保證民辦高校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民辦高校黨組織與高校董事會齊心協力,能夠更好地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通過利用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機遇,推進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平臺、工作理念、工作內容的創新,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簡而言之,利用新媒體的發展,推進新形勢下民辦高校黨建工作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 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N].人民日報,2014-12-30.
[2]武曉霞.構建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微博平臺的思考[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4).
[3]游建雄.新媒體視域下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4).
[4]時長江,章清.充分認識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做好新時期民辦高校黨建工作[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5).
[5]張文婷.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為抓手 全面提升民辦高校黨建水平[J]. 思想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