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金波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以計算機為中心的課程,在課程教育中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計算機的發展也不過幾十年,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帶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作用卻是巨大的,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也將會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因此,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從小培養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礎的信息技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本文為了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出了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高效數學課堂的目標,希望為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當下教師對信息技術如何滲透到數學教學中的認識不足。部分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只是單純PPT、投影等方式,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并沒有將信息技術當作一種教育教學方式和手段融入到教學中。此外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還只是停留在原有舊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對于AR/VR如何融入小學數學課堂并不清楚,如何將APP的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還存在一定的認知不足。最后小學數學教學中還有很多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過于生硬,缺少和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的過程,使得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也單純的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方式的一種,而沒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得學生對于教學內容毫無興趣。進而造成數學學困生的產生。
二、基于信息技術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
1.充分的課前準備
教師的課前準備是基礎,是一名教師的基本責任和義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在課前有了充足的準備,課上的教學才能精彩。對于小學數學這一科目來說更是如此,只有準備好每一個環節的教學,調配好每一種教學要素,每一節課才能夠有效率。教師在備課環節要把握以下兩點:
第一,要掌握好學生的個人特征,深入的了解學生,認識學生,明確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愛好特長等方面的差異,正確的看這些差異,對學生力求做到“一視同仁”,對于學習好的學生加強能力引導,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水平;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關注,避免其因為學習受挫了而對數學學習產生退縮的想法。在教學設計上,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育教學。比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時候應該設計多層次教學內容,對于優秀的學生可以適當添加難度,給出餅狀圖以及百分數,讓學生計算出每一部分的具體數值,并改變成柱狀圖。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將百分數與餅狀圖、柱狀圖等百分數常用圖形。
第二,教師要精心準備教學內容,收集教學素材,提煉教學精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前要精心篩選教學素材,將繁冗、拖沓的內容曬除掉,將重點內容進行提煉總結,勢必以最豐富的內容來充實小學數學課堂。對于教材的整理,教師一方面要從學科的角度進行整合、融會貫通,另一方面要做到種類齊全,形式豐富多彩。比如在學習年月日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設計一張電子生日表,把全班所有同學得生日都記錄在上面,通過調節系統時間,來提升學生日期和生日。這樣在學習過程就可以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
2.設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指引方向,有效、合理的教學目標是整個課堂活動的核心,在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上,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才能夠有可能實現。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要正確的理解和把控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圍繞著這一核心靈魂來設計教學環節和活動。
關于教學目標的設定,首先要符合新課改下的“三維目標”,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價值和情感”這三個維度,把控好這三個維度的內在聯系,領會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質性問題。其次,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定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可以實現的目標,不能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最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想辦法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注意力轉移到對小學數學的學習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課堂設備來為學生創設一些合理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從而引發他們更自覺的學習信息技術。
比如在計算距離問題時,教師可以依據生活情景進行設計,“你通過某平臺叫外賣,外賣叔叔每分鐘800米的速度,手機顯示距離你3500米,但手機網絡有延遲,約為20秒,請問多長時間后,你能接到外賣?”這樣的題可以迅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添加其他干擾元素,來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總之,要想基于信息技術開展高效的課堂,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離不開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實踐與探索,相信在充分的課前準備中和設定有效的教學目標中,將數學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可以更好的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沈海燕.如何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17-12-20
[2]古婷;趙院娥.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融入信息技術的方式及意義分析[J].考試周刊.2017-12-08
[3]劉曉丹.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的路徑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