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潤芳
摘 要:復習課是對知識的回顧和整理,它和一般的授課不同,具有容量大、時間緊、密度高的特點。然而一般的小學英語復習課大都遵循“知識點整理—題型練習—教師點評”的教學模式,其最大的問題在于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被動地接受各種題型的洗禮,被動地跟著老師的講解,逐漸失去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索能力,這是靠記憶能力獲取分數(shù)的畸形學習。
關鍵詞:復習課;思維導圖;學習興趣;學習能力
復習課的學習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同遺忘做斗爭,彌補知識缺陷,溫故而知新;二是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在頭腦中建構起系統(tǒng)的知識網絡體系,為后繼學習和發(fā)展打好基礎;三是促進認知策略的發(fā)展,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在20世紀60年代初所創(chuàng)的一種新型記筆記的方法,自發(fā)明以來,被人們當作“終極思維工具”,廣泛應用于工作、生活、學習、娛樂等各方面。構建以關鍵詞、顏色與圖像為主的知識網絡,以層次分明的圖表來整合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率[1]。今天我們討論“思維導圖應用于復習課”,探索基于思維導圖的英語復習課的實施要點及思維導圖的有效利用對英語復習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梳理,構建知識的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運用思維導圖插圖,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得信息,在圖中找情境,在圖中求真知。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繪制思維導圖來呈現(xiàn)自己的想法,不僅能夠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同時,畫圖往往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構建知識,發(fā)展思維。在傳統(tǒng)復習課中,教師總是代學生梳理知識,學生做的筆記只是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考試重點,而不是自己思考的產物。新課標指出“英語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把思維導圖引入英語復習課的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思維的機會,可以讓他們親歷知識梳理、自主建構知識結構的過程。如:在教學pep三年級英語下冊unit1單元復習時,同學們通過思維導圖繪制了國旗及單詞的圖片,學生在繪制的過程中充分地了解各國的國旗和單詞的內涵,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加強了動手能力。
二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英語是交際性十分強的課程,思維導圖被稱為“可視化思維”,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化無形為有形,將抽象的思維用具體可觀的方式呈現(xiàn)。針對新知識新概念,老師可以利用整幅思維導圖進行系統(tǒng)講解,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整理和記憶,能更好地達到教育教學的效果。思維導圖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展示英語知識點,使學生構建起嚴謹、通俗和直觀的知識體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如:本學期教學pep三年級英語下冊unit5時,在單元復習中,我讓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對單復數(shù)的使用,a、an的區(qū)別進行整理描述,同時通過思維發(fā)散將句型的如何回答進行歸類,一目了然。
三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作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科學高效的復習能夠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學生也能夠通過復習和鞏固來減少知識的遺忘和混淆。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先提出思維導圖的中心概念,要求學生自行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總之,在學生自主復習的課堂中運用思維導圖,既能促進他們整合、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和方法體系,又能促進他們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觀察及質疑能力,幫助他們加強了記憶,便于他們積累知識,使活動小組成為真正的合作共同體,達到學習的共贏。
參考文獻:
[1]董舒.素質教育背景下思維導圖在英語復習課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