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麗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要完成這一目標,關鍵要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結合核心素養的相關要求,本文簡要分析了問題意識對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促進意義。進而從創設預習問題情境,引導小學生發現問題;打造和諧互助課堂,鼓勵小學生提出問題;方法引導,持之以恒,促進小學生解決問題三個方面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問題意識
一問題意識對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促進意義
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累積,離不開對小學生長期的持續不斷的培育澆灌。適宜的學習環境、恰當的引導策略、明確的奮斗目標、持之以恒的對學習資源的探究,對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有促進作用。學貴于思,思源于問,要很好地養成核心素養,重在培養小學生的“好問”習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相關,思考又與好問相連。小學生的“問”即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學問”,說明學與問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要緊緊抓住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問”,通向學業的大門就此敞開,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生成也就不遠了。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預習問題情境,引導小學生發現問題
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各類事物都容易產生思考。為此,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教師用心發現每一個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有意識地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當小學生在發現問題方面有所進步時,教師要給予小學生及時的表揚,鼓勵小學生不斷進步,誘導小學生去觀察、思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小學生真實體驗成功的樂趣,使他們能夠發自內心地對發現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問題的情境下,教師還要立足于語文教學,特別是課文的預習階段是引導小學生發現問題的最佳時機。從現實來看,小學生只有在課前對課文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在課堂上聽懂教師的講解與引導。借助課前預習,小學生肯定會對課本內容產生疑問、對課堂內容產生好奇心,也就是在課前就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打造和諧互助課堂,鼓勵小學生提出問題
事實上,小學生對教師普遍存在一種敬畏感,這種敬畏感有時會讓小學生不敢提出問題。讓每個小學生都有心理安全感,是培養小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關鍵。因此,要引導小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就要營造和諧互助的課堂氛圍。一是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在課堂中要以小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主動設疑,及時啟發,充分調動小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教師要尊重小學生,讓小學生在課堂中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二是要善于激發小學生興趣。只有小學生喜歡這門課程,從這門課程中得到樂趣,小學生才會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表現得更加積極。小學生一旦對語文產生興趣,必然會有獲取這方面知識的強烈欲望,從而專心致志地學習,自然而然就產生問題意識,促進小學生能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三是教師應該允許小學生的提問出現錯誤。這樣小學生就不僅從中獲得了新知,還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和成就感,他們提問的積極性自然大大提高。如果小學生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表面,教師應該及時地引導其向更深層次思考。
(三)方法引導,持之以恒,促進小學生解決問題
問題意識不僅在于發現和提出問題,更具實踐意義的是解決問題。一是要注重方法的引導,一定要小學生對自己有信心。其次,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會小學生夯實基礎。再次,實踐出真知。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的探究意識,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經過實踐檢驗的論證,才能成為科學的答案。最后,在小學生遇到較復雜的問題時,教師要教給他們靈活變換問題的解題技巧。二是立足課堂,持之以恒,應該讓小學生始終保持著一種探索思維,通過對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深入理解和探索,小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疑問,這就在課前預習的成果上提高了一步。此時小學生提出的問題更加深刻,對課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問題意識被進一步加強。小學教育要順應小學生這一群體的特征,滿足其發展的需求,這才是教師在課堂上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牛婷婷.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N].發展導報,2017-11-28(029).
[2]王功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J].小學教學參考,2011(31):34
[3]吳彩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研究[A]..《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