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中數學來說,數學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是教學是否合理的檢驗方式。數學課堂教學與以前已經大不相同。要想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效率,不僅僅要了解當今高中課堂的現狀,更要對一些不好的現狀進行思考,如此,才能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去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互動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因此我訪談了我校部分高中學生,收集他們的意見建議總結出當今高中數學課堂存在以下幾個不良現狀,并結合我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改進的方法。
一、 數學課堂沒有良好的互動
當今高中,存在這一種普遍的情況,老師在臺上講的大汗淋漓,慷慨激昂,而臺下的學生卻沒有什么反應,都只是在臺下靜靜地做一枚“看客”。有的時候,就算經常有學生舉手發言,但是你慢慢就會發現,舉手的永遠都是那幾個,很少有“新的血液”流入。這樣課堂上的效率就會很低,老師還會經常有以下幾個不太恰當的課堂互動習慣。
(一) 過多廉價表揚
如今高中很多數學課堂上,只要學生答對了問題,老師就會給予一些表揚。有些只是重復了其他同學的答案,便會得到表揚。更甚者是就算答錯了,老師也會說“很好,請坐!”對于此類做法,會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的回答真的很好,便不會去改正,往往會使學生記住錯誤的答案或做法??赡苡械睦蠋煏X得這是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實不然,這往往會使學生過度自信,覺得自己回答的都是對的,之后才后悔莫及。
(二) 不敢批評學生
有些老師因為害怕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用所謂的延遲評價或模糊評價,于是在課堂上就出現了少評價甚至不評價的現象。當學生對概念和方法理解出現偏差時,老師不進行批評或糾正;老師對一些已經出現錯誤的同學視而不見;甚至有些學生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嚴重干擾到課堂上的教學,老師也不敢批評。
(三) 教學設計簡單化、模式化
例如在公開課或實驗課時,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天生就喜歡玩,這樣正好符合了學生愛玩的天性,而有些教師采取放任的方法,沒有進行有效的組織,這樣的課堂看上去好像是學生們在積極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而實際上學生始終停留于表面活動,甚至有的學生學會了“鉆空子”,趁著討論的時候自己干自己的事,比如和同學聊天,而不是真正的思考,這使得原本嚴謹的數學課變成了一堂歡快的活動課。
學生是多樣化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有些學生很少發言害怕答錯,教師就需要指出錯誤的同時適當鼓勵;有些學生個性要強要面子,批評就不宜過于嚴厲,應找時間課后指點;有些學生驕傲自負,教師就應及時引導避免學生對知識點的誤解。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要花時間下工夫去接近了解每一位學生。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哪一種溝通互動方式是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只有和學生的心靈接近了,才有可能對癥下藥,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標。
二、 數學課堂忽視傳統方法
現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大部分學校都應用了很多高科技產品,如:投影儀、白板等。雖然這很大地方便了老師上課,但隨之而來的是另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一) 忽略看書
因為投影儀的出現,很多學生一節課都不打開書本,因為看投影儀比看書更方便,更容易跟著老師的節奏走。有的老師甚至完全脫離了書本,直接用投影儀代替了書本。有的課堂上甚至一節課都見不到數學書。
(二) 不重視板書
現在很多老師上課的時候都過度依賴課件,上課時只要動動鼠標或點點白板,白板上就會馬上出現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片,講完之后又立刻跳到下一個知識點,卻不知道在黑板上寫板書,甚至連標題都懶得寫。就這樣上完一節課,黑板上卻還是沒有出現一個字。要知道有的學生可能反應沒那么快,當他想回頭看看板書的時候,看到的卻是一塊干凈的黑板,而課件上的知識點早已經跳過,久而久之,那些反應稍慢的學生就會漸漸地落后于一般的學生,而老師只會怪學生沒有好好聽課,其實主要的問題還是老師的教學方式。
(三) 課堂練習不夠
現今很多老師都只注重講課,卻沒有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有時老師一節課講完之后,問學生學到了什么,有的學生根本講不出來,因為實踐太少,都是干枯的理論知識。大部分學生也不會去問老師,就這樣蒙混過去,使得事倍功半,效率極低。
這些都是非?,F實存在的問題,我認為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師責任心不夠,課后備課不夠。隨著科技發展,教學的方式方法也發生了變革。教學提倡使用多媒體,并不代表摒棄課本,摒棄板書,而是將新舊方法完美有效地進行結合。例如抽象的立體幾何,利用多媒體則事半功倍。函數圖象多需要繪制草圖,則板書更為合適。而不管是立體幾何還是函數,最終都要落實到一筆一劃,板書還應該是主要手段,多媒體只能作為輔助手段。而課堂練習階段是每堂課必須有的階段,沒有學生自主的練習,如何發現問題。滿堂灌早已是需要摒棄的教學模式。
三、 盲目使用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對教學具有積極作用,但一定不能盲目地使用情境創設只為博得他人眼球。不管內容適合與不適合,生拉硬扯地將不靠譜的生活情境放到教學情境創設中?;蛘呋ㄙM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創設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情境,上課開始就把大把的時間浪費到情境創設上,等到進入本節課的重點時發現時間已經不夠用了,這樣一來,就和情境創設本來的目的背道而馳。
問題情境的創設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創設的背景可以多種多樣,可以使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些事情,要根據學生認知水平來創設情境。一定要簡單易理解不浮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引入新課的目的。
總之,教師要盡全力讓每堂課的有效性最大化,是需要下工夫花時間在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方法上的。每一堂優秀的教學示范課都是經過多次試驗,多次討論修改才呈現在大家面前的。而一旦教學的學生主體發生改變,又需要做相應的調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其實是每位教師日常需要完成的工作。
作者簡介:胡科瑩,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光澤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