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要堅持不懈的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學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本文主要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的問題以及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來提出人文關懷的概述及對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時的意義,提高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關懷
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實效性差,導致其教育人文關懷的缺失,從而使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思想觀念,道德修養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如果不加強干預,任其發展,那么結果會很嚴重。那么在高校加強發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思想觀念,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人格素質。指引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高校大學生都要學習的。在大學,學生不只是為了學習知識,取得一定的學歷。在學校學習,有兩個方面,一是做人,二是學習。無論是從社會角度,還是自身的發展,高校的大學生都有必要去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從大學生的自身發展來看,大學生心理發展尚未成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思想認識水平,提高思想道德修養。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電腦,手機的運用,使大學生學習的時間急劇的壓縮,這取決于大學生的心理,從高中嚴格的管理制度,轉換到相對自由的大學生活,使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性增加,學習聽課效率就會有所下降,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從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提高思想覺悟。有效的方法就是注重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實效性。
(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高級的育人靈魂的教育心理活動。是一個時代感很強的話題。在當今中外文明交融的時代,各種思想觀念的碰撞十分激烈,各種價值觀念,思想觀點的交織也非常復雜,而青年大學生又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些復雜的問題不利于他們正確觀念的形成與發展。這些影響會是一輩子。所以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貫徹十七大精神,求真務實,推進思政工作中的實踐創新,體現人文關懷,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方法;由于我國大學生人數龐大,高校對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一般采用灌輸的教育方法,老師在上面講,一二百的學生在下面聽,但是也不知道是在聽老師講課,還是在下面玩手機,說話,走神。所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灌輸式的教育,加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 衡量一堂課或者思政工作好不好的標準,就是以學生為立場,而不是看老師在課堂上用了多少花樣或方式,更重要的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消化了多少、吸收了多少。好的高校思想政治課應該從學生的立場、老師的角度和傳輸的過程來充實提升效果。
(一)概述: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人文關懷是教育的魅力追求,主要是強調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入“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而且更貼近了人的發展,同時還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人文關懷體現了對大學生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關懷,關注學生心理的發展,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用和藹的態度全面的學生,不定期的對學生進行心里輔導。與學生有了沖突,要學會以理服人,用理教人。人文關懷的缺失會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對于高校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質量也會有所下降。所以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人文關懷具有很大的重要意義。
(二)方法:1. 以人為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切實抓好各方面基礎性建設和基礎性工作,切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動,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人,發揮大學生的實體作用,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要發揮大學生的實體作用,就要深入生活,深入實踐。
2. 重學生,重實踐。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模式化的教育觀念,將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重要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校首先應該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加強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工作,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影響帶動學生認識上的轉變。注重與實踐的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的認知與思想政治的實踐存在很大程度的背離,所以會出現“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三)意義:人文關懷是注重人本性的基本要求,將人文關懷作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領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個性化人格,優化了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促進大學生健康發展與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構建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需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前赴后繼的努力,注重人文關懷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自身發展的重視,也是中國共產黨對當代大學生發展的培養。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黨和學校已經做出了努力,那么更加需要大學生的配合,需要提高自我覺悟,積極接受在大學中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完善自我。
[1]王云霞.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及其實現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5).
[2]盧巧巧.人文關懷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及對策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3]劉煒.人文關懷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析[J].鄭州師范教育,2016,(02).
[4]羅萍.人為關懷視域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
(作者簡介:張華榮,碩士研究生,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專業:倫理學,職稱級別: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