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兵 郭惠麗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職業技能競賽現狀,提出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切入點,以深化校企合作和兩個底線建設為突破點,探討如何將職業技能競賽融入常規教學當中,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職業技能及創業、就業競爭力,為企業輸送更多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技能競賽;教育教學;校企合作;兩個底線
近幾年來,技能競賽在職業院校領域成了熱點名詞,在政府、學校、企業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下,技能競賽得到快速發展。“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競賽”,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競賽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制度的一項重大創新。加強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制度的研究,探索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促使職業教育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職業技能競賽的現狀
目前,各類各級職業技能競賽的運作總體情況是好的,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對競賽存在偏見
職業院校都在積極參加技能競賽,只在乎得獎沒有得獎,把名利看得很重,參加競賽后對于沒有得獎的學生,得不到學校老師領導的理解,有的老師還加以指責批評,學生感覺自己無用,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學校只是參加,后續的工作沒有跟上,沒有深思研究。本來競賽是可以促進教學的,由于學校處理不當反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償失。
(二)學生能力單一
有的學校為了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學生一入學就成立技能競賽小班。一方面學校抽到優質專業教師集中精力對少數競賽小班進行強化訓練,其他班學生被排除在外,使其他大部分班級學生產生差異化,得不到學校的重視和優質教師的教育產生自暴自棄現象。而在競賽小班為了競賽拿名次,專攻技能競賽,技能競賽什么就講什么,文化課和一些專業課就不講,例如為了參加全國電子設計競賽,只講弱電方面的課程,其它方面的知識不講。這樣雖然在技能競賽中能取得優異成績,但違背了教育教學的規律即空中樓閣式教育,更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使技能競賽的舉辦和參加學校并沒有帶來日常教學和課程設置的任何改變,從而違背技能競賽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初衷。
雖然有些人注意到了這些問題,他們只是泛泛的提一提,沒有真正的去解決,有的只是從學校角度找原因來研究,這是片面的,我們要從各個角度仔細研究,真正辦好技能競賽的同時也能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的改革。
二、技能競賽引領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校企深度合作成為衡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獲取新的發展機遇和參與社會激烈競爭的主要選擇。德國的雙元制教育就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體現,即雙元制是一種校企合作共建的辦學制度,即由企業和學校共同擔負培養人才的任務,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在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就業準入、頂崗實習等公認的語境下,技能競賽得到社會廣泛參與和企業高度關注,很多參賽院校從校、省級賽事選拔開始,就與企業展開了積極合作,不僅與企業共同制定參賽方案,還派參賽選手和教師到企業實訓。進入全國競賽環節,賽場布置按照企業的真實生產設置,賽場的技術指導、設備提供,還有很多裁判員、裁判長也都是來自各個企業。這樣,在學校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的需求之間,就有了一個很好的對接?!捌髽I積極支持競賽,競賽人才回報企業”,恰好是學校與企業直接對接、多點契合、實現雙贏的最佳時機。以技能競賽為切入點,使企業和學校深度合作,在技能競賽的合作經驗基礎上繼續深化合作,讓企業人員參與專業教學方案的制定并滾動修改實施教學,最終完成一套比較科學系統的教學計劃。接下來共同研究制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頂崗實習管理機制、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共同開發工學結合課程教學資源等等。
三、技能競賽引領教學改革
下面以兩個專業的不同特點來探討一下技能大賽和教學的融合。
機電類技能比賽的內容大部分都是比賽一個具體的項目,比如201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是:直流穩壓電源及漏電保護裝置(L題)[高職高專組],分任務、要求和說明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設計任務并實現其功能等。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方式運用到日常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也精心研究出若干項目,對于簡單的教學內容可以制定一個項目。如在學發光二極管時,可以讓學生制作一個簡易驗鈔器。對于復雜的課程內容可以制定一個大項目,再分幾個子項目,如在鉗工課學時,讓學生制作一個小摩托車,制作摩托車是個大項目,分項目是制作摩托車的輪子、摩托車的車把、摩托車的底座等。所以我們要借鑒技能競賽的各種有益的方式,來改革傳統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舊的教學模式不管學生有沒有興趣、學會學不會都一步一步講了很多理論知識,導致教學效果很低。職業院校應有側重點,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們要先調研典型的企事業單位,研究市場需求,邀請企事業單位的人員參與學校的教學方案的研究,制定真正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我院已經開始研究兩個標準課程的開發,即兩個底線。兩個底線其中包括理論底線和實踐底線。理論底線就是根據市場要求學生應該必須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對于那些教師講起來費勁,學生根本聽不懂的知識就不講,對于那些比較重要又難的理論,可以在學生實習教學中講解,這樣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再也不用因學不會那些這輩子都用不到的枯燥的理論發愁了。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節約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另外,實踐底線就是根據市場崗位要求學生應該必須要掌握的實踐技能,結合企事業單位的需求研究實訓項目,讓學生掌握最基本操作技能,為今后參加工作打下基礎。
以英語口語技能大賽為例,內容包括“現場描述”“圖表描述”“情景交流”“PK辯論”等環節,內容涉及社會、經濟等熱點問題,在情景中進行角色扮演,主要考核選手英語日常交際能力和涉外業務交際能力。選手必須在現場抽簽決定題目;根據題目要求在特定的場景中回答問題,并接受現場評委的提問。大賽除要求選手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掌握一定的行業知識,關心職業領域、社會和經濟等熱點問題,這樣才能正確判斷題目要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題目所設定的職場環境。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內容對接融合:1.現場描述。 教師可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組織學生對重點段落進行復述。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視頻或文字材料對課文背景知識進行擴展,然后組織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復述,以提高學生捕捉并記憶重點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2.圖表描述。該部分重點練習如何對話題進行邏輯性描述。教師可將所學課文的框架結構用圖形或圖表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并與其一起尋找原文中的邏輯詞,分析這些表達在文中發揮的作用,組織學生進行看圖說話練習,之后給出參考描述范例,并探討該描述方式是否適用于其他話題的描述以提高學生客觀描述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能力。3.情景交流。教師可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對話式改編或進行延續性對話。學生可兩兩一組進行練習,亦可師生互動式交流,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情景交際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4.PK辯論。辯論使得口語的學習不再是機械重復許多含有某個特定語法功能項的句子,而是要讓學生學會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在課堂上使用的辯論話題來源廣泛,可以是國際政治經濟關注的焦點問題,某些大型辯論賽的比賽用題,課文中涉及的話題,也可以是網上英語論壇中熱門的議題,甚至可以是教學班 級出現的獨特的現象。這些話題是現實生活中的熱點,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學生有講的愿望,有話可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獲得了語言技能同時,提高了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總而言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職業技能大賽,使技能競賽對教育教學改革起到指揮棒的作用,促進教學改革和創新,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以滿足社會對職業技術人員的需要的一批應用型、技能型和復合型的人才。教師以技能大賽為突破口,將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融入教學改革,將大賽的內涵內化到教學的轉變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陳炳和.技能競賽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價值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03).
[2]陳鵬.職業技能競賽促進職業學校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2(31).
[3]王偉明.對校企合作深度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教育教學論壇,2010(15).
[4]李亞兵.機電技能大賽引領教育教學改革的初探[J].湖南農機.2014(04).
[5]李瑩.重視技能競賽推動職校教學改革.現代教育[J],2011(Z2).
[6]楊星.高職英語大賽與課堂教學的對接研究[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