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飛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一方面是企業缺乏人才,另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難以就業。企業和高校為了謀求自身發展,不斷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人才培養在這種情形下應運而生。本文從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的好處、期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等面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促進訂單培養就業模式的順利開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就業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模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嘗試。此模式以校企合作為依托,嚴格根據市場需求,整合校企等各種社會資源,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批創新型人才。此類就業模式有助于實現中職院校學生畢業與就業之間的平滑過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學生就業難的局面。
二、校企合作的現狀研究
我們國家的校企合作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學校、企業的全力配合下,產生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方法。經調查,我們國家目前采用的校企合作有以下幾種類型:
1.生產車間搬進學校
企業將部分生產車間搬進學校,這樣不僅使教師和企業有經驗的師傅相互學習;還可以讓學生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第一時間接觸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企業則解決了目前用地緊張的問題,學校解決了在購買實習實訓設備上資金不足的難題。
2.開設“訂單班”
學校根據所開設專業和與之相對應的企業合作,企業派駐專家到學校在專業課教學上進行實訓指導,最終形成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互惠互利,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3.成立職教集團(中心)
產業集聚區的建設是近幾年地方經濟發展的動力,但許多地方在產業集聚區建成之后,卻發現用工難成了困擾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目前許多沿海地區都建立了職教集團(中心),通過職教集團(中心)整合地方的教育資源,根據地域優勢和學生就業情況合理調整學校所開展的專業種類和規模。職教集團(中心)的建立為學校企業雙方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此可以看到多種校企合作的形勢下,訂單就業模式已成為校企與企業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三、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的好處
1.從學校角度分析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存在以下好處
(1)校企合作,在高校和企業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平臺,為企業開辟了聘用人才的新途徑。
(2)通過學校和企業的資金合作,有效增強了學校的生命力,擁有更多資源培養企業需要的中、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突出中高校本身特色。
(3)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針對性較強,能夠較好的實現學生畢業與就業之間的過渡,提高就業率。
(4)推進課程改革。學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充分面向市場,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最終目標,訂單培養模式有利于學校及時、有效地把握市場需求,積極改善課程設置,有效提高學校的適應性。
2.從企業角度分析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的好處
(1)有效降低企業招聘及人才培訓成本。訂單培養模式,加強了對職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說,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學校的師資、場地等軟硬件資源,將企業招聘及人才培訓的部分內容外包給了學校,有效降低了企業的人才成本。
(2)提高培訓效益,這種培訓充分運用了學校的部分教育功能,有助于使企業內部的培訓更加全面,更有深度,使員工能更快更有效的上崗。
四、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在充分肯定訂單培養就業模式的應用價值的基礎上,我們也應當正視此種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1.從學校角度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設置的穩定性較差,定單培養需要根據合作企業的要求設置課程,而企業變更、發展變化就會使對人才的要求產生變化,學校設置課程的變更跟不上,不利于課程穩定發展。
(2)資源配置重復率較高,在訂單培養中,學校需要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相應的調整師資結構等資源,一旦合作項目改變,學校就必須重新設定教學課程、師資結構等。
(3)協議風險大,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中,學校要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同時學生也要與企業簽訂個體協議。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可能會由于對此職位沒有興趣,或者由于崗位工作條件太艱苦而不愿意踏上原定的工作崗位,任何一方毀約都會給學校造成一定的違約風險。
2.從企業角度分析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1)協議風險大,訂單培養中,企業與學校、學生都簽訂了協議,協議本身就存在較大的風險。
(2)市場反應的滯后性,企業自與學校和學生簽訂協議起到最終錄用,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而這期間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會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為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就要調整培訓內容,與學校協商課程改革,與個體協商職位變更等,在很大程度上延誤了對市場的反應。
(3)收益期過長,校企合作,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但企業的收益期過長。
五、促進校企訂單培養就業模式發展的對策
1.學校應采取的措施
做好“訂單班”的課程開發工作是校企雙方當前最為關注的問題,其中學校承擔主要職責。適度調整課程設置,需要高度重視以下三點:
(1)充分結合傳統課程與新課改。訂單培訓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但它不適合所有的技能教育。因此,在進行課程改革時,不能完全摒棄傳統課程,應當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
(2)進行課程改革時,要充分結合企業用人需求。只有密切結合企業用人需求,尤其是技能需求,并將此需求分解為具體的技能要素,作為課程改革依據,才能使所設置的課程最大限度滿足企業需求。
(3)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人才培訓包括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兩大方面,學校教育大部分較為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培訓,在訂單培養中,要做好二者的銜接工作,使學生真正能夠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合理應用到實踐中去。
2.企業應采取的措施
科學、合理的崗位設置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市場滯后,削弱收益期長的弊端,并促進整個訂單培養的順利開展。為此,企業應當:
(1)以發展的眼光進行崗位設置,緊密結合企業自身特色,選擇最能促進企業發展的崗位;
(2)設置富有彈性的崗位,由于訂單培養的收益期長,預先設置的需求崗位可能會由于期間企業的發展而發生變化,企業應當在結合企業現狀的前提下,充分考慮未來發展,增強企業設置的靈活性,降低協議風險。
六、結語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就業模式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適合我國實際發展需求的,值得在廣大高校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編委會.新時期校企產學研合作創新指導手冊.[M]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王兵.高新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校企合作的實踐和理論.[J]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
[3]方德英.校企合作創新——博弈·演化與對策.[J]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作者單位:登封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