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鋒
【摘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教學質量是教育的生命,它是教育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身為小學數學最基礎的教師,要認識到小學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想法設法去提高教學水平,要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提高 小學數學 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53-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身為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因為小學數學是基礎的學科教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小學教師應把塑造學生創新個性、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放在教學之中。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呢?那么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一般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運用。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的不斷變化,這也給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必須要緊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以及所教學生的特點,去摸索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
(一)小組合作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數學教學過程應當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動態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千方百計地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組建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分組。小組內的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老師要根據所教的內容,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選擇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是老師也不能走進誤區,如果是比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和開展,如果是比較復雜,綜合學習的內容,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
(二)興趣教學法
數學是一門抽象、嚴謹、應用廣泛的學科,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水平,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要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就會積極的、主動的、心情愉快的去鉆研,去探索。
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興趣。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使教學由平面走向立體,由抽象變為形象,由靜態變為動態,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加深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例如在平面幾何入門教學中,我選取了一些美麗的圖案通過多媒體進行放映,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案特有的結構美,以及幾何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用處。
開展競賽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游戲性情境,把新的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的環節,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玩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上我會組織一分鐘的搶答游戲,我提前準備一些問題,把全班學生分成小組,然后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回答,答對一題得一分,最后來總分得出優勝小組,學生有很強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用競賽游戲的形式適當組織數學小組活動,有利于豐富知識、擴大視野、活躍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競賽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學到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還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學習上的惰性,還能使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科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我們知道興趣產生于兒童的好奇心與需求,在小學階段對學生來說,陌生好奇的東西有許多,他們的小腦瓜里裝有許多疑惑不解的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興趣也隨之產生了,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可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實際出發,巧設疑團,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圓的認識》這一課時,我就提問學生,你知道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嗎?有學生就回答說,車輪是圓形的,呼啦圈,那我又繼續要問了,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為什么不做成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呢!經過我的提問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調動起來了,這個時候我就開始了模型的演示,使學生可以看到各種圖形的滾動,明顯得出了圓的滾動具有平穩性。教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達到了設疑引趣的目的。
二、優化練習設計,提高練習效率
數學練習的設計,應該注意教學的動態性,知識層次和能力層次的遞進,引導學生由易到難的來掌握知識,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優化練習設計對提高教學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學習是新知識與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此必須在新知識銜接點上進行教學設計,把新舊知識連接起來,以實現知識的遷移。在教學中要采用嘗試性的練習進行教學,變過去以教師先講為主為現在學生先練為主。學生能學懂的盡量要學生自學,教師適當給予幫助和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自己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練習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合理選擇、編排,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突出重點,練習要層次分明難度適中要有針對性。同時還應該注意形式多樣、靈活,多種形式的練習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只有通過優化練習設計,才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才能發現學生所暴露出的錯誤,練習中所出差錯的環節,往往是學習中的難點和易混淆的地方,教師可以通過練習來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和監測。
三、在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求異才能創新,教學應用題時,用鼓勵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尋求不同的解題途徑,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例如:在分析這樣一道應用題時“一只燕子可以活9年,一只喜鵲的壽命是燕子的3倍,喜鵲的壽命比燕子長多少年?”學生都通過讀題之后很快就解答出來了,有一個同學這樣回答,先算出喜鵲的時候,再算喜鵲的壽命比燕子長多少,9×3=27(年) 27-9=18(年) 這時我就因勢利導,讓學生根據題意能畫出線段圖,通過線段讓學生進行比較,然后提問:“誰還能用別的方法來解答呢?”通過學生的思考,有學生就這樣來回答,我發現兩種鳥的壽命差,是燕子壽命的2倍,這樣得出9×(3-1)=18(年),通過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加深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水平,要研究的方面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學生。要摸索出培養能力的最佳方法,將學生推到主體的地位上,多給學生留有思考和動手的空間,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正飛.《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讀與寫雜志》第五卷第五期
[2]郭花葉.《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水平》,《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