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欣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教學方法的改進改善,特別是針對各自學科的教學難點,更是強調方法的多元和創新。就語文學科而言,文言文教學一直都是教師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式探索則成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旨在關注如何利用各種類型的圖形技術輔助文言文教學,著重探討思維導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繪圖;初中文言文;思維導圖;形勢圖;建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繪圖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在某種情況下對知識的認知與構造,學習的本質是利用自己的經驗將所學知識建立成自己熟知的體系結構,其是一個積極意義的建構過程。積極建構意味著學習不是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而繪圖則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這些圖形的技術,是打開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可以應用到文言文教學中的各個方面,因此被認為是建構知識網絡的完美載體。在教學中進行繪圖技術的應用,或者可以輔助教學,提高文言文教學的吸引力和直觀性,彌補傳統文言文教學中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特點;或者可以輔助學生自己預習、復習,加速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說是應用前景廣闊。
二、繪圖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是關于思維導圖的應用探究。思維導圖是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托尼·巴贊為激發學生思維而創造的圖形工具,它有效地展示了放射性思維的應用過程。思維導圖的倡導者認為,每一種進入大腦的信息,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思考,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主題,并通過這一主題輻射數千數萬的信息,與之連接或掛鉤,而后來的這些又可以成為下一次輻射的“主題”,然后蔓延、輻射,逐步建立一個有序的圖,即“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文言文教學中應用很廣,教師可用,學生可用,家長可用。另外,在整個的學習流程中,無論是課前預習、課中學習還是課后復習,我們都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它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構建原有的知識,并將其轉化成清晰形象直觀性強的發散性思維圖像,促使大腦有效地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所以說這種特點為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提供了新的平臺。我們以《小石潭記》為例進行闡釋,就課前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自己先將《小石潭記》中已經預習的知識進行串聯與回想,在這對知識的提取中加深對所學課文的理解,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構造在課堂上展示,接受學生和老師的建議。這其中,由于思維的發散性和初中生的天性,本身的思維導圖可能更具審美化和形象化,而會忽視實際作用。類似畫出一些水潭、水石等意象的示意圖很多,也會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這種方式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挺常見的。在學生自己畫出思維導圖的基礎上,可以讓同學之間交換意見,讓學生去分析所展示的思維導圖的優勢和劣勢,并進行相應的補充和發言。這時候教師需要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結合自身要在《小石潭記》中體現的知識點,在糾正、整理學生關于思維導圖的各項意見后,對思維導圖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闡釋和引導,最終形成完整齊備、簡明扼要的思維導圖。在最終的思維導圖下,我們可以看出,相較于我們前面論述的學生自己畫的導圖,最終的導圖表現得更為簡潔明快,通過分離出作者、內容、寫作意圖和寫法四個關鍵詞,由此展開闡述,并在此基礎上,詳略得當,對于“內容”“寫法”又進行專門的發散和標注,比如說內容,又分為“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記錄同游者”五個方面;寫法也再分為“表現手法”和“移步換景”,因為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又具體到“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四個方面,并且在導圖中也展示了相應的例子。這樣,在整個的思維導圖中,《小石潭記》的文章內容可以說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重點突出,很好地發揮了思維導圖應該起到的提綱挈領、統籌全文的作用,也更容易幫助學生去理解整篇文章。
二是關于圍繞內容畫圖的應用探究。除了思維導圖外,還有一些繪圖方式可以應用到文言文的教學當中,比如圍繞內容的畫圖。也就是說,在誦讀和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將誦讀轉化為畫圖,把文言文中無形的東西通過有形的圖畫展現出來,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這樣,當學生根據自己的大膽想象創作繪畫時,就必須走進文言文中認真尋找畫圖的基本信息,這種做法可以大大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比如在教授《三峽》時,可以引導學生重新誦讀原文,并要求他們結合課文對三峽的描述進行畫圖,將文字所描述的特點在圖畫中展示出來,同時也可以要求學生進一步把圖片重新還原成文本,從而達到對《三峽》這篇文言文的深入理解。
其實,內容畫圖的內涵可以延伸得更廣,除了可以針對整個文本內容進行畫圖,也可以根據局部內容進行畫圖,目的都是為了輔助教學和理解。比如在教授文言文,特別是一些政治故事類的文章時,老師會經常通過繪出形勢圖的方式進行教學。如《隆中對》中,可以畫出當時的形勢圖,表明諸葛亮的隆中之策的基本內容和科學性;《出師表》可以畫出三國圖,表明“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現狀。當然,繪圖在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方式還有很多值得被發掘,筆者也只是就此文拋磚引玉,希望以此豐富文言文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林文仁.思維導圖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0).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