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高中數學教學在不斷的改革,出現了很多科學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從高中數學的教學設計出發(fā),著重探討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策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設計 課堂
優(yōu)化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是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系統(tǒng)地分析教學內容,研究教學對象,確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分析評價結果的過程。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可以從優(yōu)化教學目標、課堂結構等幾個重點方面來進行考慮。
一、高中數學課堂設計方面存在的不足
盡管進行了數學課堂改革,但是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比較普遍的不足,沒有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者仍然采用的是“填鴨式”和“題海戰(zhàn)術”等等,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或者很吃力,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策略
1.優(yōu)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一方面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是因為目標指示方向、規(guī)定結果;另一方面是教學活動的終點,是因為目標是衡量教學是否成功的標準,每一節(jié)課目標既要明確具體,又要恰當,要求教師非常熟悉教材體系和教學標準,根據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適量內容和難度的知識作為教學目標。
2.優(yōu)化知識導入情境
高中數學知識比較深奧。教學設計時,要盡量做到每堂課都有新鮮感,就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設計新課引入時,一般可使用直導式、發(fā)現式、演算式、問答式等 。都可根據課本有關的知識,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導入。例如在講排列組合中兩個原理時 ,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有12 本不同的書,隨意發(fā)給8個同學,問有多少種不同的發(fā)送方法 ? 請學生們競猜,學生們非常踴躍思考、討論。正確的結果是 8 的12次方種,遠遠超過學生們猜想的結果。又例如在講等比數列概念時,我先講了一個古時國王與象棋大師獎賞的故事。故事是:在印度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舍罕王打算獎賞象棋的發(fā)明人——宰相西薩班達依王,國王問他想要什么,他拿出一張棋盤對國王說:陛下,請您在這樣棋盤的第一個小格里放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里放2粒,第三個小格里放4粒,以后每一小格里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請您把這樣放滿棋盤上所有64格的麥粒賞給我就行了,國王覺得這個要求太容易滿足了,就命令給他送些麥粒,當人們將一袋袋的麥子搬來開始計數時,國王才發(fā)現: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麥粒全拿來,也滿足不了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麥粒到底有多少呢?學生們都被故事吸引著去思考問題,進入到該堂課要講解的知識上來了。
再例如在講《復數》時,先向學生提問:在實數中有沒有一個數的平方是小于0的? 請他們思考并回答。學生們會好奇,求知欲望與熱情都很高,自然把心思停留在課堂上,對課堂教學的展開作用非常好。
3.優(yōu)化課堂結構設計
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 、反饋 、深化 、小結 、作業(yè)布置等過程。要上好一堂數學課,就需要把握好時間,設計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恰當地搭配與排列各個部分,使課堂教學層次合理。眾所周知,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課堂上,當學生們初步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教師應停留一下,安排學生動腦思考,動手練習,互相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要仔細留意學生們的反饋信息,并讓它們產生 “撞擊 ”與 “交流”,使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由感性認識盡可能上升到理性認識,加深對知識的領會。
4.設計課堂教學方法
在中國式教學中,按照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yè)法。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fā)現法;探究法等。具體一堂課,到底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班級水平等,在教學設計時進行綜合考慮,一般來說,每堂數學課都要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為佳。如果是啟發(fā)式 、探索式教學,教師講授時要深人淺出 ,語言要規(guī)范簡潔,練習要難易適中,再適時啟發(fā)學生反饋,使學生逐步加深,并掌握技能技巧。例如,教“橢圓”時,可這樣設計:準備好紙板、一段細繩和兩枚圖釘,先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圖,然后要學生相互評價;然后要學生自主進行探索,當圖釘之間距離發(fā)生變化而繩長不變的條件下對所畫圖形的情況,接下來是對概念的歸納進行討論,最后進行分組討論以及小結中互相補充等,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通過交流達成共識,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又例如在學習概率統(tǒng)計時,舉例某超市要根據天氣來決定節(jié)日是在超市內還是在超市外開展促銷活動,統(tǒng)計資料表明:節(jié)日里超市內的促銷活動可獲利4萬元;在超市外,不遇到雨天可獲利12萬元,但如果遇到雨天,則要損失3萬元。節(jié)日前一天,天氣預報指出節(jié)日當天有雨的概率是30%,那么超市選擇哪種促銷方式更加合理呢?學生們積極發(fā)表看法,但都沒有充實的數據分析依據,這時教師可啟發(fā)探究,用什么方法幫助超市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這樣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心理被啟發(fā),學習興致很高。
三、結語
總之,高中數學課堂要優(yōu)化教學設計,形成熱烈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思維品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丘立峰.課堂組織藝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56-58
[2]王先國.淺談數學解證題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32-34
[3]J楊夢輝.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J].學周刊,2014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