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智
【摘 要】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觀教育教學:以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以“三位一體”(即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為教育體系,以多元化教學方式,如自主性參與式、問題研究式、科學競賽式、合作共享式等;教學策略方面應注重學生活動,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各方面進行教育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 可持續發展觀 教育教學 目標方式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2016》講述了地理教學運用可持續發展觀的必要性:一個受過地理教育的公民可以理解人際關系,理解個人對自然環境和其他人的責任。它還為可持續發展理念教育的地理支持提出了有力的論據:地理與地方和全球人類活動有關,以及人類活動在不同尺度上的相互聯系;地理學關注的是人與環境在特定地點和地點的相互作用;地理幫助人們批判性地思考當地和全球的可持續生活,并實施有效的行動。
培養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及以辯證角度看待我國國情觀與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發展觀教育的基本準則,才能使學生在情感、態度方面端正態度。為了提高學生關于可持續發展的認知,不單單是對于高中地理教學的極大的任務和挑戰,也在某種程度上地理教育理念發生轉變。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思想,是核心中學地理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和正確的倫理觀念,使其成為新一代的合格公民,
也就是關心世界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建立正確的環境、資源、人口觀念,形成一定的行為習慣。通過構建高中地理知識體系的框架,引導其自主學習,培養其思維能力,高校地理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質。
在核心素養是為了教育學生的基礎下,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培養價值的基礎下,著重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可持續發展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學活動構成一個穩定的框架和活動項目,實現整體優化,取得具體成果,已成為高中學??沙掷m發展地理教育教學在戰略實施上的關鍵。
一、高中地理中可持續發展觀教學的教育體系
1.基本結構
“三位一體”,即教學體系由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相互依托,構成一個整體,是高中地理的可持續發展觀教學基本理念,都以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為重點。
第一,“三位”: 教學方式、目標和內容、教學方式:強調地理核心素養的實踐,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是模塊化的。目標是教學的實施,從小方面著手,提出具體的具體要求,形成統一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第二個是主題性的。以學習者的興趣和需求為中心,學生在不同的學習內容之間建立有意義的聯系。它不僅能幫助學習者獲得整體、全面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第三種是系統類型。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更好的知識體系,學生可以通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獲得清晰的理解。以上三種教學方法,通過實證分析、推理和具體實踐,可以形成高中地理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模式
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發展核心地理素養和建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知識和技能。包括了解自然環境的組成、特點、發展規律,理解每自然環境中每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其次,在教學過程和方法中,教學的主線是“環境—資源—人際關系”。目標是可以促使學生對人類發展過程中的彎路進行反思,并強化學生對人際關系的理解。最后,在情感態度上,從人們關系的土地到地理環境的變化以及對人類活動方式的適宜性,培養學生形成對環境負責的意識和觀念,使學生們有意識成為未來世界的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些都是學生理解和諧的人地關系、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質的目標。
高中地理的可持續發展觀教學是在“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下,它形成了一個復雜的教學系統,有著深層次的循環。教學體系是“環境教育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深化,由陸靜提出,為其教育教學提供了平臺,實現了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核心落實。
第二,“一體”: 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核心素養(即協調的概念,區域認知,全面思考,地理實踐)是中學地理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學體系的中心思想。核心素養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反映了教學的教育理念,是整個教學體系的中心。地理教學的起點和終點應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地理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進行地理研究過程中形成的、解決實際問題中最有用的地理知識、地理學習的關鍵能力,另外還有滿足他們終身發展的必要的地理思維。
二、高中地理中可持續發展觀教學的主要特點
地理核心素養培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教學體系融合,突出了以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教育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指出:
1.體現其培養特色
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觀教育教學體系在內容上以人地關系的協調為立足點,整合了地理空間區域差異與環境要素構成的綜合性問題,具體包括:形成人與地協調的發展思想;認識全球和家鄉的環境問題;探索區域環境問題的能力;正確環境保護價值觀的形成;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內容涉及到一些與地理核心素養有關的高頻關鍵詞:區域空間認知、綜合思考、文化素養、人與地協調關系;地理實踐能力、地圖技能、祖國情感、地理表達等。
2.主張以學生為核心的學習方式
以下內容均屬于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能源的利用、消費模式的變化、環境保護、清潔生產等,這些內容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來實現具體的實施。因此,應積極開展師生互動交流,通過探究討論、自主參與、共享合作等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案例,為高中地理可持續發展觀教學教育作出貢獻。
三、結語
在地理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基礎上,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基于問題解決,也就是要學會設置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來理解相關的概念和原則;第二,基于價值觀的構建,在培養學生敢于承擔責任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方面具有一定的領導作用。最后,以行為習慣為基礎,以和諧共處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享幸福生活,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這將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核心素養訓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