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對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發達國家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方面的做法進行了比較發現,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運用多種經濟手段激勵和發揮家庭情感支持是各國的共同經驗。基于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以企業利益的實現為切入點、以政府主導作用的彰顯為穩定點、以家庭情感支持和意識培養為著力點、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優化為落腳點來構建和完善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是我們從國際經驗中獲得的重要啟示。
[關鍵詞]比較視域 創新創業教育 社會支持
[作者簡介]邱燕(1981- ),女,海南海口人,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廣東 廣州 510280)
[中圖分類號]G40-05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01-0085-06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觀念的逐步深入,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的頒布,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產生了廣泛關注。與此同時,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加強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實現政策協同、開放共享,推動模式創新,成為當前創新創業的關鍵所在。
學術界關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并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區別在于,創新創業教育有著極為顯著的社會實踐性,與國家政策、企業利益和家庭關注等社會支持系統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可以說,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成功與否,不僅僅在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是否完備、教學方式是否合理等內部因素,更重要的在于是否建立了完善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以及配套支持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梳理國外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具體措施,總結經驗,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構建或有裨益。
一、國外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探析
社會支持體系是指個人從自己的社會關系中獲得的客觀、可見的物質幫助,如體制機制、資金政策等物質上的直接援助;以及主觀的、內在的精神、情感上的支持,如個體體驗到的被尊重、被理解等。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主要包括國家層面的體制機制和政策資金支持、企業層面的技術資金支持、家庭層面的情感和關系支持等方面的內容。鑒于此,筆者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進行了探析。
(一)美國
創新創業教育最早萌發于美國,始于20世紀40年代,以1947年哈佛商學院邁斯(Myles Mace)教授首次開設的“新創企業管理”這一MBA創業教育課程為開端。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社會經濟進入滯脹時期,經濟低迷,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大學生創業,美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隨之興起。“從1972年南加州首次開設了創業方面的本科專業,到2005年,有超過1600多所院校、2200門課程、227個基金項目,100多所創業基地和基金扶持中心,49所大學授予創業教育學位,創新創業教育呈現爆炸式增長。”①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創業技能、預備技能、商務功能這三部分在2004年被定為國家創業教育內容標準,這三部分包括15類基本標準、50個主要的次級標準和403項績效指標,對創業教育內容標準化的實現有重要意義。此外,美國還獨創性地發展了包括青年 K-12 計劃、社區學院計劃、高等教育計劃、創業中心計劃、MBA 計劃、Ph.D計劃、商業計劃競爭和促進創業的非盈利計劃在內的創業教育計劃,以及形式多樣、相互補充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等。如今,美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體系已相對完整,并且逐步趨于成熟。
(二)英國
英國高校的創業教育進程是在受宗教保守主義、紳士文化等傳統力量左右的情況下逐漸發展起來的。英國高校創業教育開始于 20 世紀 60 年代,但真正興起是在20 世紀 80 年代。政府引導高校創業教育的開端源于1987 年發起的“高等教育創業”計劃,此計劃表明政府不僅會在政策上進行引導和規范,而且會在資金上給予支持,為創業教育作為優先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歷經30多年的發展,英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目前主要有兩大模式:一是傳統的商學院模式,因創業教育最早是在商學院開設的,這一模式是將創業教育融入學校傳統的專業教育。二是互動模式,即積極利用社會資源,將創業角色納入社會系統,如學校、企業、社區、用人單位等利益相關者,一方面通過外部支持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吸引全社會對創業教育的關注,從而在整個國家范圍內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2006 年,英國 190 萬大學生中參加系統的創業教育學生人數達到 13 萬,占學生總數的 7%;修習創業課程的學生人數大約為 44054 人,占參與創業教育活動學生人數的 34%;參加課外創業活動的學生人數為 87869人,占參與創業教育活動學生人數的66%。”②
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英國建立了“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和“創業職業”分層多樣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形成了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確立了一套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師徒制、野外拓展訓練、頭腦風暴等;組建了健全的大學內部組織機構,如大學科技園、企業孵化中心、創業協會等和大學外部支持機構,如全國創業教育中心、全國大學生創業委員會等。英國的社會支持系統非常成熟和完善,對創業教育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日本
日本的創業教育是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低迷,為增加就業機會的情況下產生的,與中國的創業教育幾乎同時起步。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尚處于初級階段,而日本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1995年,日本出臺了《科學技術基本法》,這一法律文件的頒布促進了日本創業教育的衍生和發展;1998年,《大學技術轉移促進法》施行,進一步促進了學術界對產業界的技術轉移。其后,日本高校開始實行“企業見習制度”,創業教育理念在短暫的就業體驗中開始萌發,這是日本創業教育的雛形。1998 年,早稻田大學開始舉辦創業計劃大賽,這不僅是檢驗學校創業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還使有創業意識和創業熱情的學生得以展示自己,掀起了一股創業潮。此外,日本政府非常重視創業教育體系的完善,形成了一套從小學到大學的連貫體系,但日本的創業教育是以高校為主體,并得到了社會各方面資源的積極支持與配合。當下,日本高校主要推廣本科學校創業教育、研究生層面創業教育,并主要探索創業計劃大賽載體下的創業教育。日本創意產業的發展所取得的成果舉世矚目,這與日本高校的創業實習教育密不可分。近些年來,日本高校的創業教育形成了獨特的本土化發展模式,其創業教育主要致力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構建了官—產—學密切配合的協同體制和從小學到大學的銜接體系。
二、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經驗
各國在保證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開展的過程中,都呈現出各自的特色。通過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各國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有一些共同特點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具體如下:
(一)國家政策的出臺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前提
國家政策的支持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重要支撐。1980年,美國出臺了《貝多法案》,該法案對美國科技型企業開展創業活動做了相關規定。在隨后幾十年頒布了《職業教育法》《青年就業與示范教育計劃法》《就業培訓合作法》等數十個有關職業培訓與創業教育的立法。英國政府在推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積極通過政策法規的支持和社會輿論引導大學生及社會人士創業。2001年,英國專利局制定的大學生知識產權不受學校干涉的規定從政策層面上保障了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后續,英國政府還通過啟動大學生創業計劃和創業項目、建立創業管理機構、出臺投資方案等手段保障大學生創業,同時還設立“高等教育創新基金”和“科學創業挑戰基金”,為大學開展創業教育提供資金支持。而日本政府在法律、資金、管理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證企業的運作,如2003年多部門聯手打造“青年自立·挑戰計劃”,以此促進青年創業。這些創業教育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形成了很好的社會氛圍,為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了法律基礎,對創業教育的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保障和推動作用。
(二)企業技術資金的支持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
企業在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中扮演著實施者、參與者的角色,起著聯系政府和高校的中介作用。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許多企業都投身、支持創業教育,其為學生創業實訓提供實訓基地,對具有潛力的學生創業計劃和項目提供資金,并為計劃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和人員幫助,同時企業會將社會人才需求反饋給學校,與學校聯合開發創業教育教材、課程,同時積極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劃和實施。例如,美國專門成立了高校創業中心,接受企業及創業者的捐助。創業中心通過舉辦創業計劃競賽的方式,對有潛力的創業者進行支持。另外,美國還成立了各種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等,組成了一支創業教育的主力軍。2003 年,日本京都成立了創業能力開發中心,不僅培養具有創業能力的年輕人,還對其提供一定的創業支持,加強各階層的聯合。鼓勵和引導企業深入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使企業與政府和高校一起通過深入合作形成共識,是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
(三)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途徑
創新創業教育最終是要通過課程這一載體和媒介來完成的。盡管美國在1947年就已經開設了第一門創業教育課程,但早期的課程數量少,發展緩慢。2010年,美國中小企業聯合召開了主題為“本科生創業教育課程:建立范例”的會議,建立了一套包括創業專業課和公開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到2012年,每年選修創業課程的學生超過40萬。”③在不斷探索和發展中,美國創業課程形成了三大典型案例,即以百森商學院為代表的遞進式創業教育課程、以哈佛商學院為代表的平行式創業教育課程和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代表的集中式創業教育課程。此外,英國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方面也是百花齊放,課程種類豐富,形成了“關于創業教育課程”和“為創業教育課程”兩類主要創業教育課程,涵蓋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精神和創業的實踐能力。相較于美、英兩國常規化的課程體系,日本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更多樣,其中一種典型課程是創業教育講座,雖然是一種微型課程,但具有時間短、內容豐富、方式靈活的特點,在高校范圍內衍生出許多附屬講座,基本上形成了一種模式。創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高校課程體系的設置,學生創業意識和靈感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課程。因此,創業課程的蓬勃發展也極大地推動了創業教育的發展。
(四)家庭情感的支持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隱性保障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完備的、系統的社會支持系統,除了國家政府、企業團體和高校以外,還離不開創業者家庭系統的支持。國外的創業教育正是在完善的社會環境的支持下得以大力發展的。相比較中國,美國、德國等國家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動手創新能力比較強,這與家庭教育中所灌輸的主動參與意識是分不開的。例如,美國家長很贊同并鼓勵子女參與社會實踐,兒童從小就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大學時期參與社會實踐更加普遍,很多學生依靠自己的勞動賺取學費。長期參與社會實踐,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這為他們參與創業隊伍、支持創業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日本社會注重家庭教育在創業教育開展中的作用,認為創業所需的很多技能是從人最基本的技能中衍生的,因此父母會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并向孩子滲透與創業相關的一些信息,作為創業教育的啟蒙。正是在家庭教育的支持下,國外的創業思想更加開放、自由。2009年,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做了一個關于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畢業生是否參與自主創業受其家庭文化的影響較大。”④這一調查結果說明了家庭的情感支持雖然不像政府、企業能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一些看得見的、實質性的幫助,但其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起著隱性的推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三、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的啟示
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提高高校創新創業社會支持,構建完善的高校創新創業社會支持系統顯得越發重要。通過對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系統成功經驗的總結,結合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構建和完善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如下圖所示。
(一)企業利益的實現是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切入點
毫無疑問,企業的支持與服務在大學生和高校創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當前我國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不夠,參與程度和層次也遠遠低于國外高校。企業是以追求利益(包括經濟利益、社會聲譽等)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組織,但僅僅依靠“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會提高社會聲譽和榮譽”的說辭略顯乏力,需要以企業利益的實現來提升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因此,這就需要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充分考慮企業利益的實現,必須關注企業的利益,尋找雙方的利益切合點,實現互惠共贏。一是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對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企業以傾斜,制定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優惠政策,如減免稅收、資金獎勵等;二是要加大宣傳和提高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企業的社會聲譽,以鼓勵企業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三是高校與企業要增強溝通交流,互通有無,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人員進高校,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知識培訓,同時鼓勵高校教師進入企業,在真實環境中不斷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戰經驗。
(二)政府主導作用的彰顯是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難點
當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主要源于政府的主導作用發揮不足和大學生創新能力與意識不強,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環境和氛圍烘托沒有形成。盡管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等,但這些政策都是宏觀層面的,沒有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和鼓勵措施,導致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多處于觀望狀態,或者為響應政府政策“作秀”式地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并沒有真正得到發展,這與政府主導作用沒有彰顯有很大關系。在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政府都給予了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因此,要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就必須發揮政府在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和平臺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體做法如下:一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體系。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國家層面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支持,并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實施;地方層面要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政策制定適合本地區的鼓勵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并予以保障實施。二是加大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資金投入。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滯后,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創新創業教育資金投入不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沒有發揮出來。可以成立支持創新創業基金,以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有效實施;對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成立的公司減免稅收,并給予貼息貸款;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給予資金獎勵等。三是各級各單位要成立創新創業管理機構,完善組織體系,以此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搭建平臺,做好支持和服務工作。
(三)家庭情感支持和意識培養是優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著力點
由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受自身行為影響較大,因此創業成功與否與大學生個人的創業意識、能力和家庭支持等因素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也可以說,大學生創業離不開家庭情感支持。國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比較好的國家,家庭父母無一例外都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并且非常重視和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業,給予資金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支持,并為他們解除創業方面的障礙和顧慮。反觀我國,長期以來受到“學而優則仕”思想的影響,家長更加注重學生學習成績是否優秀,忽略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意識薄弱,實踐操作能力較差。基于此,家長要改變傳統觀念,在家庭創業教育、創業資金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給予支持,解除大學生創業的后顧之憂。與此同時,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不斷提升學生創業的操作技能,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優化是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落腳點
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最終是通過課程教育來實現的,當然這些課程不僅包括理論課程,還包括實踐課程。建立完善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提高教育質量是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落腳點,這在國外已被認為是不爭的事實。美國的創業教育自20世紀40年代興起以來,已逐步形成穩定鮮明的創業教育課程教學體系。據統計,“美國接近40%的學校已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⑤高校肩負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主體責任,高校科學完備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較高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質量是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存在的系統設計欠缺、內容與創業實踐脫節、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契合不夠等問題,已嚴重影響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質量。基于此,應當從頂層設計層面建立完善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創業課程與創業實踐緊密結合,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實現從意識到理論再到實踐的一體化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單一子系統的“單打獨斗”,而是政府、企業、家庭和高校群策群力、有機合作、形成合力的結果。只有各個子系統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才能夠保障和服務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高效實施。
[注釋]
①③彭琴.21世紀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發展研究[D/OL].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18,42[2017-05-2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
201602&filename=1016145991.nh&v=MDYwODV4WVM3RGgx
VDNxVHJXTTFGckNVUkwyZVp1Wm5GaUhoVXJyTlZGMjZH
TEs4RzlqRnJwRWJQSVI4ZVgxTHU= .
②王娜.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D/OL].重慶:西南大學,2010:19[2017-05-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0&filename=20100942
13.nh&v=MjU0MDN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
TDJlWnVabkZpSGhVNzdQVjEyNkhyT3hHdFBOckpFYlBJUjhlWDE= .
④陳朝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社會支持體系研究——基于創業行為的考察[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2.
⑤馬永斌,柏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生態系統的構建途徑——基于清華大學創業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
[參考文獻]
[1]沈東華.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與反思[J].當代青年研究,2014(4).
[2]黃兆信,張中秋,趙國靖,等.英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現狀、特色及啟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
[3]李莎,王林雪,康曉玲.美、印、日高校創業教育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4]林乃森.日本創意產業發展政策及其啟示[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5]張緒忠.美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及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15(12).
[6]蘇海泉,余嵐.大學創業教育比較——以中國、印度、日本為個案[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