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使老師在追求高效課堂的基礎上,也在不斷創新,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喜歡上數學。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是我們創新教學方法的基石,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然后實現課堂的高效率。
關鍵詞:教學創新;高效課堂;主動探究
新課程改革是實現教育現代化跟上社會變化的必經之路。教師在深入學習新課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轉變并優化原有的教學方法,從枯燥的講授法轉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實踐教學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享受發現知識的樂趣。
一、 活躍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思考和分析還是比較直觀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特點等多方面的條件展開。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來啟發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發現、思考、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逐步掌握知識。同時由于年齡問題,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會有一些片面,所以教師在學習過程中要及時引導,適時提醒,讓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和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能讓學生在活躍的思維狀態下進行知識的分析,更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對于動畫比較喜歡,那么教師在教學課件準備的時候可以穿插動畫故事,動畫人物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比如在記憶7的乘法口訣時講孫悟空的故事: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怎么來的,是在煉丹爐里煅燒了七七四十九天而煉成的;孫悟空嫉惡如仇,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妖精就打。通過講故事活動,學生的學習氣氛調動了起來,對于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這兩個口訣就不會忘了。在此基礎上再去記憶其他的口訣就更方便了。
二、 多變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引出學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動且處于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中。所以教師利用多變的教學模式和創新的教學方法,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利用趣味和形式多變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其主動參與問題的分析和探究。教學模式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 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學習的動力源自于興趣,根據學生興趣年齡特點運用直觀呈現的教具進行情景教學,能很大程度上增加教學趣味性,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直觀的教具及教學情景也方便學生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方便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開發智力。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
比如,在蘇教版一年級教學下冊“認識人民幣”時,教學時可以用情景模擬的游戲,分別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通過購買喜歡的文具和玩具,在買與賣、付錢和找錢的過程中認識人民幣,利用生活常識打開學生的記憶,使學生掌握人民幣單位換算。通過游戲情景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學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和運用。
(二) 設計有趣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活性思維
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得到充分的思考時間。課堂教學時老師要在情景教學時給出問題,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教師不要灌輸知識,要從旁引導,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激活他們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二年級教學“乘法口訣”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個簡單的兩個相同的數相加然后增加個數并讓學生回答,當他們口算速度慢下來時提問:你們有沒有簡便計算方法,能快速說出結果嗎?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從而引發思考,有規律的算式如何簡算。然后教師引出乘法口訣的概念,讓學生自己去整理口訣。這樣學生就會很快的掌握口訣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深刻記憶。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能走老路,通過不間斷的重復練習使學生習慣題目,而不是真正掌握知識。要根據教材,根據學生特點注重問題質量,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進行有效教學。
(三) 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基礎操作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開發學生數學思維,為現實生活而服務,所以要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是有用的、有趣的。同時也能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從統計班級里同學的生日、統計學生的身高、體重來著手,利用身邊的數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統計的教學;還可以安排學生搜集不同省、市、區、鄉的幾個人的身份證號碼,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學會用數表示事物;在學習“立方分米”與“單位間的換算”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量杯水等工具自己驗證。數學實踐的中心是實踐,而學生又是實踐的主體。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的實踐活動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不是非要局限于課堂實踐,讓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體會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性。
三、 正確的師生地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至今,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的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這必然使原來教學中的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發生改變。教師不再是為教而教,而是為了學而教;學生不在是“填鴨式”教育下的“鴨子”,而是能主動去探索學習的人。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必須正確對待師生關系,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總之,時代在發展落后的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創新成為的時代的主題。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活躍課堂氛圍、提供豐富的時間機會,指引、啟發學生自主探索,經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掌握技能。學生也不能“坐等”,要主動出擊,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發揮其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高效、優質。
參考文獻:
[1]夏立新.自主創新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江蘇教育,2003(12).
[2]朱海華.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方法探究[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6).
作者簡介:
錢寅初,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華城美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