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主題活動的目的是關注生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一個好的主題確立能培養學生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提高學生科學人文素養,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綜合實踐;主題活動;自然環境;節日慶典;社會熱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別于語、數、英等課程,它沒有既定的知識體系,課程設置不受時空限制相對靈活。以研究性學習為主,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經歷活動的過程中學會關注周邊生活世界、變幻莫測的自然環境、錯綜復雜的社會人情關系。
一、 關注自然環境,開展主題的活動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似乎沒什么可談,其實就在這四季輪回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素材,包含一切生命事物的發展規律。挖掘自然界教育素材,圍繞季節萬物變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激發起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為了使學生認識春天的雨,我與學生共同制作了氣象記錄表,督促學生根據氣候的變化如實填寫統計表,經過一個半月的記錄,使學生了解晴少陰雨天多這一自然現象。為了使學生學會關心周圍的事物,我引導學生自主到小公園找一株鳳凰樹交朋友,每天觀察并記錄下它的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記錄,同學們發現“鳳凰木”初春時樹枝還是光禿禿的,到了春末就長出了許多樹葉,夏天開滿了火紅的鳳凰花,有幾個小女孩還撿了一些花瓣做書簽用。鳳凰木四季變化巨大,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使他們深切地感受到萬物變化的神奇。夏天的雷雨即將來臨,天空變化得非常奇妙,抓住這一難得時機,讓孩子停下手中的其他活動,走出教室去觀察、交流、討論。學生們看著天空情不自禁地念起了語文課本中新教的詩歌《夏天》,唱起了音樂課剛教過的歌曲《夏天的雷雨》,從孩子們投入的神情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綜合實踐課的綜合性所在。在觀察中,有小朋友對我說:“老師,你看天上的烏云像一塊大石頭,快要掉下來了。”這么有詩意的話語從一個語文課中的學困生口中說出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這位同學可是語文課上的“差生”啊,看來綜合實踐課程為孩子提供了自由創造的空間。陶行知曾經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我們的活教材?!鄙朴诎盐兆匀凰蚕⑷f變所賦予我們的財富,帶孩子走進自然與大自然和諧共處,讓教育顯得自然無痕。
二、 圍繞“節日”慶典,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每一個節日的設置都有其深遠的意義,為了紀念這些日子,國家新聞媒體和社會大眾總會營造相應的氣氛來激起社會共鳴。抓住節日契機,借力東風,精心策劃慶祝節日主題活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八”婦女節,開展愛媽媽主題教育活動,活動內容有歌曲表演《小烏鴉愛媽媽》,讓孩子根據歌詞創編歌舞劇,通過歌曲表演表達對媽媽深深的愛,開展畫媽媽,手工制作《送給媽媽的小禮物》等系列活動,引導孩子學會把愛傳遞出去。又如“六一節”即將來臨,同學們都很期待,這時組織一個小組討論會,開展“我的節日我做主”的策劃活動,讓孩子自己設計節日活動,經過精心的策劃,一場融娛樂游戲、體育游戲、個人才藝表演為一體的別開生面的節日慶典活動,讓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六一”。“六月五日”是世界環保日,確定筼筜湖的水質量調查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調查、訪問、資料收集了解筼筜湖的過去和現在,當孩子們了解到筼筜湖水體改良是借助潮汐漲落的自然現象凈化湖水的時候,孩子們感受自然的力量,體會人定勝天的道理。
三、 結合社會熱點、開展主題活動
關注社會熱點,關心時事、了解近期周邊發生的事情,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能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期初,校長宣讀了本學期學校操場的改造計劃,接收到這個信息后,我把這個消息傳遞給學生,帶領學生參與大操場的設計,讓學生畫出新操場的設計圖,設計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召開本小組的新聞發布會,接受其他小組的質疑,并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圖紙。通過反復修改圖紙,最后選出優秀的設計方案讓學生交給校長并向校長匯報設計意圖。孩子們的想法非常大膽,他們筆下的大操場充滿了童年歡樂的氣氛。例如,操場中設有金魚池、蹦蹦床、游泳池、足球場、蹺蹺板等,有些孩子設想讓小雞、小兔、小貓、小狗等小動物共同擁有這片土地,同學們下課時可以在大操場上與小動物玩耍,給小動物喂食。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大操場,讓學生將自己的愿望充分表現出來,培養小主人翁意識。除了對操場進行平面設計,還讓孩子到學校的沙池里進行建構活動,建構活動需要的建筑材料需要小組同學共同準備,整體布局,這些都需要小組充分協商,分工合作。當意見不統一的時候,有些小組能通過協作完成任務,有些小組無法協商就會翻臉散伙,教師通過觀察及時引導,讓孩子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近期報紙、廣播、電視節目大量報道藏羚羊被捕獵的現象嚴重,針對這一主題開展《動物狂歡節》系列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假面舞會、讓學生們戴面具聽音樂節奏模仿各種動物參加舞會、根據音樂節奏變化符合音樂形象的動物就出場,特別有意思的是,一段緩慢的音樂響起的時候,熊貓、大象、大猩猩等同學出來了,他們邁著笨重的步伐表演各種搞怪的動作,有一個同學表演毛毛蟲實在太形象了,獲得了滿堂彩。帶學生到社區小公園找一找草叢中都住著誰呀?孩子們好奇地趴在草地上,有的發現了蝸牛、有的發現了螞蟻、有的發現了蚯蚓、有的發現了蛐蛐……孩子們在尋找的過程中發現原來草叢并不孤獨,它是許多小蟲子的家;接著我又引導學生討論森林是誰的家?大海是誰的家?學生在系列活動中了解世界是這么的豐富多彩,假如沒有這些動物,人是多么孤獨寂寞,我們應該和動物和諧共處。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有價值主題的提出,需要老師具有敏銳的視角和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為了學生全面的發展,用心設計綜合主題活動,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探究世界,從而培養有理想、有格局的全面發展人才。
作者簡介:廖芬順,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呂嶺小學。